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開啟數量型寬松之門
【財新網】(記者 張環宇)11月30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在其網站宣布,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自2008年12月以來,在近三年時間中首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經調整后,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下降為21%,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下降為17.5%。在經歷近三年的緊縮趨勢后,存款準備金率首度下調,這是否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的轉向?
“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很可能意味著貨幣政策數量型放松的開始,而且將是趨勢性的。”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研究主管石磊對財新記者表示,明年1月存款準備金率繼續下調的可能性較大。“存準下調不會僅僅出現一次,到明年1月時候,恰逢春節,資金需求增加,央行仍可能繼續下調。”
不過,在他看來,目前尚未到下調利率的時機,央行仍將維持當前的利率水平不變,更大可能是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傳遞寬松信號。
隨著歐債危機逐步加深,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也開始放緩。近期公布的中國11月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8.0,較10月終值51.0下降3個點,創32個月以來新低,顯示制造業活動進一步陷入萎縮。諸多不確定性,使得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擔憂開始升溫。
雖然四季度以來,央行和幾個國家部委陸續推出各種扶持政策,但政策多為定向且具有針對性。而對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無疑比定向寬松政策更易傳遞寬松信號。
英國研究咨詢機構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認為,央行不選擇公開市場操作,而是選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方式向市場增加流動性供給,目的就在于向市場傳遞更加明顯的信號。不過即使如此,政策效果傳遞仍需要時間,經濟增速放緩仍將持續到明年一季度,此后,才能開始看到效果。
石磊指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背景在于,當前通脹壓力有所緩解,政策繼續維持緊縮的必要性已經有所減弱。另外,央行試圖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供應,以求壓低銀行間市場利率水平。
渣打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則認為,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中國已經處于“寬松模式”,銀行信貸額度將會被放松管制。雖然基準利率在2012年不會被下調,但更多的流動性將被注入銀行間市場,從而降低回購利率。
此前,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曾經建議,貨幣當局應該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同時適度加息,兩種貨幣工具配合使用。這樣既可以明確向市場發出不再繼續收緊流動性的信號,也可以進一步控制通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