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有“商”有“量”
工業園區:有“商”有“量”
——代表委員談工業園區商賈云集質好量多
陳昌旭代表:依托資源優勢轉型發展打造千億元產業園區
貴州是長江以南煤炭儲量最多的省份,畢節的煤炭儲量占了全省的一半。畢節工業園區必須依托資源富集的優勢,促進轉型發展,把資源用活,把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畢節本著集中發展、集約節約的思路,推動產業集中、集聚、集群發展。目前,已經規劃建設了12個工業園區,累計占地50.2平方公里,建成242萬平方米標準產房。著力打造的織金和畢節工業園區,有望成為千億元工業園區。
畢節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做好轉型發展工作,延長產業鏈條,變粗放型為精細化發展。目前,煤化工產業和煤制清潔燃料等新興產業迅猛發展,僅織金工業園區煤制清潔燃料一個項目就吸納投資300億元。
畢節建設工業園區時,提出了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發展方略。推行“3個15萬”政策,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同時,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創業平臺。
夏慶豐代表:思路清晰定位明確統籌集聚工業園區
以梵凈山為界,銅仁市分為東五縣和西五縣,東五縣交通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具備資源優勢,非常適合發展工業園區。
2010年以后,東五縣(區)建了大龍、萬山、碧江、松桃、大興五個工業園區。不過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了招商引資惡性競爭,審批過程偏長,缺乏協調統籌等問題。
為了充分發揮各園區優勢,做到功能互補,延長產業鏈條,銅仁將東部園區進行整合,統一協調發展。碧江工業園區以輕工、食品、物流為主,同時為城市匹配服務;大龍工業園區具備交通優勢,適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萬山工業園區工業基礎好,轉型升級后,發展煉鋁、鋁箔加工等重工業產業;大興園區發展錳酸鋰電池等高新技術產業;松桃園區是錳資源富集區,適合發展錳化工、能源開發和建材行業。
根據五個園區的不同特色,準確定位園區發展方向,對人力、資金等資源進行集中統籌,提高政府提供服務的能力。
由五個園區組成的黔東工業園區,具備三大亮點。一是生產要素快速聚集,產業快速形成競爭力;二是全面落實國發2號文件,有力推進武陵山區連片扶貧開發;三是集中統籌發展與周邊省市比拼軟硬實力。
唐斯慶代表:做好園區規劃全力提供電力支持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作為覆蓋城鄉的重要基礎設施網絡,貴州電網公司超常規加強電網建設改造,進一步加快城鄉電網建設升級。
貴州電網公司在“十二五”期間將根據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圍繞貴州省今后五年著力構建“六大體系”的任務,加大投資,助推“5個100工程”建設。
2013年,貴州電網公司計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加速電網建設進程,重點開展“5個100工程”配套電網規劃,努力做好38個重點產業園區電力專項規劃,有效確保年內實現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起步區可靠供電;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投資38.58億元,加強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供電設施建設,確保用電暢通;加快省內南北通道建設,盡快建成投運北部通道鴨溪變至遵義東段,穩步推進國發2號文件明確提出的三個方面19項任務。
“十二五”期間,貴州電網將全力服務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為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提供電力支撐。
張加春代表:用苦干實干承接產業轉移
因為缺乏資源和不具備區位優勢,過去工業是三都水族自治縣的短板,也是制約三都發展的最大瓶頸。
2010年以后,隨著全省工業化發展進程加快,三都也開始了自我蛻變,確定了一區三園的發展規劃,并將工業發展的重心確定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由于本身不具備資源優勢,也沒有特殊的區位優勢,一開始企業不愿意來。
三都苦干、實干,切實做好各項工作,用迫切希望發展的真誠之心打動客商。僅僅一個月就完成了園區土地征用和平整工作,用完美的答卷迎來一個又一個企業。
目前,三都已經建成三個工業園區,引入20多家企業。
3月10日晚,劉曉凱委員走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兩會”特別報道《做客中央臺》節目,圍繞生態補償機制、教育、生態扶貧移民搬遷等問題與廣大聽眾交流。
作者:本報前方報道組 萬群 胡濤 趙國梁 李凱 肖菡 楊惠 袁小娟 楊磊 袁天志 劉超凡 李盈 周密 羅婧 吳蔚 曠光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