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季度GDP退居國內第七
近日,一份網上流傳的《2012各地G D P排名》的網帖引發關注。網帖顯示,深圳一季度GDP排名落后于蘇州、天津、重慶,排在第七位。根據目前各地陸續公布的數據,該網帖的內容大部分已得到證實。
天津、重慶首超深圳
在4月20日深圳舉行的經濟形勢分析會上,深圳市統計局公布了深圳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前三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507.37億元,同比增長5.8%,比全國低2.3個百分點。
網帖中的數據顯示,各地GDP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天津、重慶、深圳、成都、武漢、無錫。其中,天津、重慶、成都、武漢、無錫等5個城市發展勢頭強勁,G D P增速均超過了10%.尤其是天津和重慶兩個城市,G D P增速分別達到14.7%和14.4%.對比上海和北京、廣州等城市,G D P均低于8%,低于全國的G D P增速。(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南都記者查閱了目前各地的統計局網站和各官方媒體公布的確切消息發現,雖然廣州和蘇州兩個城市的G D P尚未公布,但天津、重慶、深圳等城市已公布的數據顯示,網帖公布的結果完全準確。
事實上,蘇州早在2004年、2011年的第三季度就曾超過深圳,成為全國經濟總量排名第四的城市。但是每到年末,深圳全年的G D P總量總會順利反超,多年穩坐全國第四把“交椅”。近年來,天津、重慶兩個城市發展迅速,此輪超過深圳,在近幾年來是首次。
10大城市增速深圳“墊底”
深圳在此輪排名中,增速降至十大城市的最末位。5.8%的增速創下了歷史新低。增速的放緩,從深圳其他主要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出端倪。今年前兩個月,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20.6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這對于多年保持高速增長的深圳來說,非常罕見。而前兩個月深圳的進出口總額562.89億美元,也下降了3.5%.其中出口總額327.00億美元,下降6.0%.雖然降幅有所收窄,但是對于外貿依存度高達200%的深圳來說,對整體經濟將是非常沉重的打擊。
許勤:
不擔憂增速擔憂結構
掉入二線城市之列,該如何看待這個數字?昨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查振祥表示,深圳被趕超,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深圳近年來一直在花大力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單純的外延性經濟正在逐步調整為內涵型經濟,并在逐步淘汰一些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產能,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這種調整在一定時期內會導致增速放緩;第二是深圳的物理空間有限。與天津、重慶等城市相比,深圳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已經趨于飽和,這制約了一些大的項目在深圳落地,而天津、重慶正處于大項目的大引進時期。從先天性的條件上,深圳已經比不上重慶、天津等城市。
查振祥認為,深圳未來只能走繼續調整結構、發展高端產業的道路!斑@種被趕超、排名地位下降是必然的,以后會成為一種常態。”不過,查振祥表示,一般一季度的數據不能反映全年的面貌,2012年的整體經濟增長情況,還是要從全年來看。
南都記者發現,專家的評論在各地的數據及會議上各市的領導的表態上可以得到印證。據天津公布的數據,天津1季度新推出重大項目160項,累計達到1440項。天津市統計部門稱,大項目對全市工業增長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一季度大項目和新增企業對全市工業的貢獻率達到40%.“要從習慣、思維上有所轉變,現在的深圳,要從高速增長變為穩定增長”。深圳市市長許勤明確表示,深圳經濟已經發展到今天,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我最擔心的不是增速放緩,而是結構沒有得到優化、質量沒有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