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百億級環保基金成立 偏愛垃圾發電
在廣東綠色產業投資基金的推動下,國內首只專業推動節能環保的產業投資基金———中宸基金落戶廣州。南都記者從券商方面獲悉,基金總規模三年內將達到500億元人民幣,其中環保產業規模約100億元,主要用于垃圾發電。
根據環境保護部規劃,“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5%以上,其中環境服務業增長速度為40%左右。備受中宸看好的垃圾發電前景看好,多家券商分析機構認為,4月起垃圾發電市場定價方案出臺后,推動融資渠道向社保、社會資本等多領域拓展。
重點投資“垃圾發電”
此次落地的中宸基金將協助地方政府搭建金融平臺。據中宸基金有關負責人透露,重點將加強在垃圾處理等方面的系統投入。按照計劃,基金總規模三年內達500億元,垃圾發電投資規模達100億元。
“中宸基金關注的核心領域包括,推動垃圾發電以優化垃圾處理過程,推動鋼廠余熱綜合回收和再升利用,發展公共節能減排方案設計及平臺搭建。”中宸基金總經理李國友介紹,已經與中投基金結成聯盟,共同發起設立首只種子基金———新能源基金,推動城市生化垃圾發電項目,并通過適度的金融配置及財務策略做大基金規模,提升該產業的發展規模與競爭力。
“環保產業內容復雜。中宸基金選擇投資垃圾處理,這也是增長率非常看好的領域。”新東風資訊首席宏觀分析師于志丹向南都記者表示。
中宸基金對垃圾處理業務的信心一定程度上來自發改委4月新政的利好效應。“垃圾發電價格全國統一,從中長期來看利好行業。”湘財證券分析師朱程輝分析稱,新政規定了全國統一垃圾發電標桿電價,可促進行業更加規范,利好行業長期發展。
環保業處在上升期
環保部有關評論指出,我國在人均G D P達到3000美元時,主要污染物排放達到峰值。環保投資的高峰期一般滯后于環境污染高峰期的3-5年,這一階段,由于G D P基數不斷增大,環保投資占G D P的比例將不斷攀升。
這意味著,固廢、污染處理等環保產業正處在上升期,還未迎來投資高峰期。有關券商提供行業數據稱,全國每年因為垃圾造成的損失高達300億元,如綜合利用,可創造2500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長期以來,環保產業項目初始投資大,運營回收周期長,投資回報預期不佳,種種門檻和風險將產業資本擋在門外。在此背景下,中宸基金借助廣東綠色產業投資基金的推動合作,專業推動節能環保,預期為行業帶來示范效應。
“社保、保險、國外資金、基金等各種社會資本也可以是解決環保產業資金來源,”新東風于志丹對南都記者說,目前還未規模化運作,但建立專業化運作平臺,擴大渠道的預期是可以看到的。
環保業包括垃圾發電處在上升期,還意味著資金需求高而滿足方式有限。國內環保設備及工程設計企業盛運股份的經驗或許值得借鑒。日前該公司發布公告稱,擬以現金3.1億元收購北京豐匯租賃45%股權,后者將發展環保及清潔能源設備租賃業務。這種通過融資租賃模式撬動市場的經驗受到業內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