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熱:中國能源民主化先鋒
作者:龐國軍 “人人開發能源、人人控制能源、人人享有能源、人人獲益能源,人人成為能源的主人……數以萬計的人們將在自己家里、辦公室里、工廠里生產出自己的綠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聯網上與大家分享,這就好像現在我們在網上發布、分享信息一樣。”美國趨勢學家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如此定義能源民主化。
中國能源民主化路在何方
由于煤、石油等傳統的不可再生能源屬國家所有,實現民主化基本無望,惟有在新能源領域才可以對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在歐美國家,一些新能源開始了民主化進程,比如有的居民家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發出來的電先供自家使用,多余的則可以并入電網中進行買賣。
目前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把新能源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引擎,那么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風能、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誰會是最先實現民主化的能源呢?
2012年12月16日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在“2012年中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年會暨太陽能光熱產業發展二十年紀念會”表示中國太陽能熱利用最能體現能源民主化這一個理念。他說,回想一下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為什么可以說很成功,因為它最貼近老百姓的日常需求,最能體現能源民主化的概念、理念。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也表示,在新能源領域,我國最為成功的是太陽能光熱產業,這個產業主要依靠消費者需求和企業的努力誕生和發展壯大。太陽能光熱產業成功發展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第一是市場化,即依靠市場的力量;第二是分散化,分散安裝,可以遍布城鄉,不受地域、地形、建筑限制;第三是后發優勢。太陽能光熱產業的發展、管理模式體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出效率的原則,是中國最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產業模式,既為世界太陽能光熱行業做出了典范,也值得中國其他新能源行業借鑒。
中國太陽光熱民主化的特征
中國太陽能光熱作為民主化能源有什么特點?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應用自主化:
“人人開發能源,人人控制能源,人人享有能源”是能源民主化的特點之一,目前在中國只有太陽能光熱產業中的太陽能熱水器產品真正達到了這一要求,根本原因就在其使用的便捷性,價格的便宜性,基本實現了自主安裝,自主使用,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原來高層住戶無法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的狀況得到改變,除受天氣影響外,在使用過程中已經基本不再受其他因素影響。但光伏、風能則不同,由于投資成本高,使用過程受電網因素限制,在目前中國經濟狀況下,家庭無法承擔起高額的投資成本,也就無法實現應用的自主化。
普及大眾化:
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是當前新能源領域普及率最廣的產業,從偏遠農村到繁華城市,從西部邊陲到東部沿海,從冰雪北國到熾熱南疆,到處可見太陽能熱水器的身影。東部地區農村的普及率達到了70%以上,銷售量已經連續幾年超過了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的總和。并且應用范圍正在逐步擴大,從家庭應用走向學校、賓館、飯店、洗浴中心等領域,從提供熱水走向采暖、制冷,從生活應用走向紡織、煙草、食品等工業領域。
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就宣布,中國太陽能光熱集熱面積世界第一。根據中國太陽能產業聯盟及太陽界藍德智庫的統計,到2011年千人均擁有集熱面積161平方米。國家能源中心針對太陽能熱水器算過一筆大賬:農村人口8億,至少2億個家庭,一家兩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600多個城市(全國),每個城市100萬平方米,加起來,全國10億平方米的集熱面積綽綽有余。
而目前中國的光伏、風能、核能等新能源僅僅限于小范圍公共事業領域的應用,無法大規模入戶。它們的特點是投資規模大但應用規模小,而太陽能光熱產業則恰恰相反,其特點是投資規模小應用規模大,這也正是太陽能光熱能夠民主化的基礎。
推廣市場化:
為什么太陽能光熱產業能夠率先實現民主化。在與太陽能光伏、核能、風能等新能源進行對比之后可以發現,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太陽能光熱產品的推廣90%得益于產業的市場化,而其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主要來自于政府的推動。
從1978年第一臺太陽能熱水器研制成功,到現在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實現產業化,年產量和保有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已經走過了30多年。在這三十年里,光熱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展科技創新,不斷完善市場結構,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體系,同時國內光熱市場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產銷市場。
在光熱產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太陽能熱水器在市場幾近“真空”狀態,一是市場上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極少,二是人們對于太陽能熱水器的認識幾乎是空白的。為了開拓市場,普及有關太陽能知識,一些企業的老總身先士卒,親自帶著產品和技術人員深入大街小巷去推銷產品,普及太陽能知識,不論烈日寒冬,風雨無阻。當有消費者真的想要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時候,有些老總又搖身變成安裝工,跑上房頂親自動手安裝。正由于這一批創業者不懼艱辛、披荊斬棘的精神和實際行動,才使有關利用太陽能的概念深入人心,為太陽能熱水器開辟了廣闊的市場,并為整個光熱產業構筑了堅實的消費者基礎。
而像光伏這樣的新能源產業,完全靠政府政策扶持起來的,從整個產業的起步到超高速、大規模的發展,再到光伏巨頭瀕臨破產,其過程給中國所有企業敲響了一記警鐘:政府不同于自由市場,當一個行業呈現出發展勢頭時,為了自身政績的需要等諸多因素,有些地方政府會站在市場之外鼓吹,用盲目性的政策引導企業跟進,這樣在失去了市場導向作用,違反了市場正常發展規律的情況下,產業往往會遭受致命的打擊。
太陽能光熱與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發展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前者是自下而上推動,后者是自上而下的推進;前者的發展接地氣,根基牢固,后者的發展偏政策,根基不穩。這是太陽能光熱產業率先民主化的重要因素。
中國太陽能光熱深入民主化的契機
目前,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的民主化僅僅是個初級階段,需要將其民主化向縱深推進,以更好發揮其節能減排的效能,為實現“人人開發能源、人人控制能源、人人享有能源、人人獲益能源,人人成為能源的主人”做出貢獻。筆者以為,當前有三大契機可以推動中國太陽能光熱民主化向縱深發展。
契機一:發展新能源提升為國家戰略。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將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確保國家能源安全,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并提出了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概念。
這一國家戰略的實施,必須有成熟產業作為支撐點進行推進,那么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與其他新能源相比技術最成熟、普及率最高,應用基礎最堅實,節能減排最明顯。基于此,太陽能光熱將是國家推動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選擇。
契機二:城鎮化進程大有可為。
未來二十年,是中國大力推進城鎮化的階段。
當我國城鎮化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時,將有10億左右的人口在城市生活,能源資源能不能支撐、怎么支撐?
目前全國人均用電量遠沒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而城市用電水平又明顯高于農村,農民變市民后即使按目前城市居民水平計算,用電量也會大幅增長,這就有一個怎么辦、從哪里來的問題。如何立足國內解決能源資源問題,是城鎮化進程中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20多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太陽能光熱是中國惟一進入千家萬戶的新能源,在解決城鎮化能源問題中也必將大有可為。
契機三:產業升級。
從太陽能光熱產業本身來講,一直為更大范圍的應用推廣做積極準備工作。
太陽能光熱產業“十二五”規劃中就有了明確目標,比如“十二五”期間太陽能光熱將實現四大擴展、五大工程。
四大擴展:在戶用型基礎上向工程化擴展,在低溫利用基礎上向中高溫擴展,在民用基礎上向工農業應用擴展,由洗浴向采暖空調擴展。
五大工程:集中供熱水工程、采暖工程、工業及中高溫工程、農業應用工程和千縣萬村農村應用工程。
到2015年集熱面積完成總保有量4億平方米,千人均有280平方米的目標。
屆時,太陽能光熱民主化將進入中級階段,人們不但可以享受到太陽能熱水,還可以自由享受到太陽能采暖太陽能制冷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