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發展需要“九龍戲水”還是“跨界而居”
到今天為止,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不能僅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了,網絡購物催生的一系列新的消費方式和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作為眾多網購群體的一員,相信很多人對便捷下單和糾結物流抱怨不已。在電子商務領域,物流快遞似乎就是“木桶理論”的短板一樣,總是阻礙著人們往桶里盛更多的水。
總的來說,物流發展在電商面前有些步履踉蹌,而電子商務的物流需求無非就是“快速,準確,細致”。物流,是電子商務產業鏈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今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物流和電子商務行業的互相跨界滲透,也成為大電商時代的一個趨勢,物流和電商是否仍然有巨大的共贏空間呢?
本月28日,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順豐、申通、EMS、圓通、韻達、中通、宅急送、百世匯通、海航天天等九家全國性快遞企業與天貓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九家企業承諾將根據各自運營特點及優勢,針對淘寶會員的快遞服務需求,以“速度”、“時效”、“承諾保障”等內容為服務核心,開發對應的增值服務,提供晚間配送、退換貨預約、快捷貨到付款、在線預約快遞等服務。
可以說,這是個利好消息,這對快遞業共享電商數據資源,挖掘自身發展潛力作用巨大,快遞行業的合縱連橫努力終于初見真章。通過對電商平臺的數據化分析得到的用戶行為、競爭指數、用戶調研數據可以幫助物流企業實現精耕細作。一方面,這可視為天貓在面對物流瓶頸所采取的招撫手段,另一方面,50億元的年度承諾交易額,對九大快遞企業來講也是不容錯過的盛宴。根據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累計已完成10.4億件,上述“九龍”承載了其中絕大多數的運量。以往的激烈甚至是惡性的競爭,不但傷害了快遞業,對于電商也影響巨大,節假日爆款后遺癥、各種促銷活動的龜速物流讓電商頭痛。天貓在50億需求釋放的同時,還將向合作快遞開放信息接口,開放就是合作和共贏的開始。這種通過交易數據分享,無疑將幫助“快遞九龍”提升運營效率,盡快形成良性的生態共存。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目前國內電商行業主要有兩種物流方式,一種是以阿里為代表的社會化物流模式,一種則是以京東和凡客為代表的自建物流模式,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孰優孰劣?現在還不好說,可快遞生態圈的發展和改善卻是不爭的事實。價格戰不應該是主要手段,服務的品質之爭才是未來的王道。電商和物流紛紛跨界的舉動,是否真的有益于電商發展,是否真的能提升總體服務呢?值得拭目以待。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本是相互協作的上下游,互相構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大可不必急于相互蠶食。物流看起來很美,但也許就是一個沉重的包袱,當然,不排除一部分電商企業的“物流規劃”并非為了電商本身,而是有賺土地升值紅利、借重資產融資、甚至做大投入進而脅迫風投跟進等的需要。但就電商和物流的長遠發展來看,也許真的就是“上帝的依然歸于上帝,凱撒的還是歸于凱撒”。“九龍戲水”給企業們如何提升自己主業核心競爭力開了一個頭,而跨界到底是好是壞,剩下的就讓時間來見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