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品油調價機制促兩桶油日賺5.38億
時間:2013-10-30 11:35:04 | 信息來源:中國經營網 | 發布者:pei
受益于新的成品油調價機制,兩桶油的前三季業績表現搶眼。其中中石油1-9月實現營業收入16827.84億元,同比增長5.3%,實現凈利潤952.93億元,同比增長9.6%;中石化1-9月實現營業收入21399.24億元,同比增長5.69%,實現凈利潤516億元,同比增長23.02%。
而按照上述數據統計,兩桶油每天合計凈賺5.38億元。
中石油中石化前3季賺1468億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昨日晚間,中石油發布三季報,1~9月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827.84億元,同比增長5.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52.88億元,同比增長9.6%。中石化同日亦發布三季報顯示,該公司前9個月實現營業收入21399.24億元,同比增長5.6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516億元,同比增長23.02%。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新的成品油調價機制,中石油煉油業務與上年同期相比,再次大幅度減虧246.98億元,本報告期僅虧損53.21億元。前三季度,中石化原油加工量 17419萬噸,同比增長 6.43%。煉油板塊實現經營收益人民幣66.56 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據了解,今年3月底,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完善后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按照新機制,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掛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但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于每噸50元時,零售價格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對此,東方油氣網分析師程瑞鋒曾表示,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的出臺,中石油和中石化無疑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不過,在中石油業務中與煉油板塊聯系緊密的化工業務卻沒有出現好轉,中石油稱受化工市場持續低迷影響,該業務經營虧損146.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虧73.04億元。中石化的化工板塊經營虧損0.59 億元,同比減虧2.33 億元。
同時,對兩大油企貢獻利潤最多的勘探與生產板塊在2013年前三季度形勢也不樂觀。其中,中石油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470.10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0%。中石化該板塊實現經營收益467.44 億元,同比降低了15.45%。
另外,前三季度,在成品油銷量同比增長的形勢下,兩大油企銷售板塊的經營利潤均出現下降,中石油該業務的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43.1%,僅實現利潤67.05億元。
“這說明國內成品油市場競爭加劇,油品銷售利潤下降,其中批發業務基本沒有多少利潤可賺了。”程瑞鋒表示,隨著原油進口資質的逐漸放開,今后成品油的利潤空間將不會很大。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則認為,原油進口權的放開已經是成品油市場深化改革道路上難以繞過的一個門檻。如若繼續回避,則前期圍繞成品油市場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均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國內供需與價格制定相悖的矛盾。
他還介紹稱,目前2014年原油進口配額的申請正在進行,本次有京博石化、壽光魯清、東明石化等十余家地煉積極申請中,而最終可獲配額企業或僅為3~5家。
383方案拆分管網或受阻
事實上,兩桶油穩定的業績下依然暗潮洶涌。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最新消息顯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于11月9日至12日召開,在此之前中國官方高層智囊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稱國研中心)率先向外界公布了其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總報告全文。
其中對石化行業震動最大的莫過于推進石油天然氣改革中,“將石油天然氣管網業務從上中下游一體化經營的油氣企業中分離出來,組建若干家油氣管網公司,并建立對油氣管網的政府監管制度”。
對此,多位分析師表示,“改革”首當其沖的便是中石油,目前國內已投國產LNG項目的氣源70%以上都來自中石油,另外其還是管道的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