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錳都”松桃:錳業困與變
時間:2013-6-27 11:05:10 | 信息來源:金黔在線 | 發布者:liu

核心提示
黔湘渝交界處的貴州松桃、湖南花垣、重慶秀山,是我國傳統的錳業基地,號稱“錳三角”。近些年來,隨著廣西、寧夏等地電解錳的擴能,“錳三角”已被甩在了后面。
去年以來,松桃錳業因為大市萎靡而一直沉浸在“寒冬”中。除了今年擴能20萬噸應對,該縣還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勞動密集型和農副產品加工等,不斷完善工業體系,力爭把“雞蛋”放進更多的“籃子”里。
錳業寒冬
“目前每噸電解錳價格大概在13200元左右波動,仍要虧500至800元!苯,松桃苗族自治縣三和錳業公司副總經理范建明說。
黔湘渝交界處的中國“錳三角”,去年以來一直籠罩在行情持續低迷的寒冬中。在全國電解錳企業開工率僅3成的背景下,三和錳業公司是一直正常生產的少數者。
貴州松桃、湖南花垣、重慶秀山曾是中國最大的電解錳傳統生產基地,2009年,三縣42家電解錳企業年產能就達50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23%。當年,三和錳業公司投資新建成了3條新生產線,年產能增至5萬噸,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5家電解錳企業之一。
目前,松桃已探明的錳礦儲量達2.4億噸,被譽為“中國錳都”,其中,在冷水鄉新探明一個儲量高達1.2億噸的礦床。全縣有27戶錳礦開采企業、10家電解錳企業,去年電解錳銷量達11萬噸。
技改擴能后的三和錳業幸運地迎來了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間的好行情,此間,每噸電解錳從14000元一路沖高至最高點2萬元,價格雖有起伏,但仍在較高區間運行。
然而好景不長,此后,電解錳價急速下挫并一直萎靡不振,到去年7、8月,一度探底至12300元/噸。
“極寒”重挫松桃錳業,去年絕大部分錳礦開采企業和電解錳企業停產。盡管今年行情有所復蘇,1季度中,10戶電解錳企業仍有4戶停產,27戶開采企業有23戶停產。
為了共度時艱,當地去年對正常生產的電解錳企業進行了臨時“救助”,每噸產品補貼共達600元至700元。
范建明說:“即便有補貼,虧損仍然較大。很多企業撐不住就停了!比椭赃在堅挺,他的解釋是:因為企業的鏈條長——擁有礦山和關聯的鐵合金企業,用上下游的利潤貼補中間電解錳的生產虧損,以維系正常的生產和企業責任。
面對眼下溫和回暖的市場,范建明仍然高興不起來,他說:“每噸電解錳的盈虧平衡線在13700元至14000元,市場價格仍處盈虧線下!
中國電解錳新牌局
冬天到來很久,春天還會遠嗎?范建明給不出答案。讓他感到悲觀的原因是:經過幾輪高速擴張后,中國的電解錳產能嚴重過剩。
到目前,全國電解錳產能已達250萬噸。范建明說:“全國市場需求總量約為150萬噸,這已是一個飽和容量!
產能急速擴張的背后,是中國乃至世界電解錳市場的重新洗牌。
10年來,“中國造”以強勁的國際競爭力迫使日本CDK、TOS和美國?稀⒖嗣犯竦缺姸喔偁帉κ株P門停業,目前國外僅有南非MMC一家主要競爭者。中國電解錳產能、產量獨霸世界份額九成多。
在國內,隨著寧夏、廣西、青海、新疆、內蒙等生猛力量的出現,“錳三角”已被甩在了后面。僅寧夏天元錳業公司——目前中國最大的電解錳企業,就在年產20萬噸的基礎上又斥巨資擴建年產60萬噸的生產線,其中,30萬噸生產線將于年內投產。50萬噸!一個企業的實際產能就超過銅仁市的總和。
在中國的電解錳牌桌上,所謂“錳都”松桃,也僅僅體現在礦產儲藏量上。然而,這也不讓人太過于樂觀。
據悉,世界錳礦資源主要分布在南非、烏克蘭、加蓬、澳大利亞等地,我國是個貧錳國家,且錳礦石品位很低,主要分布在廣西和“錳三角”一帶。國產錳礦石屬碳酸錳礦,可以直接和硫酸反應,在工藝上較為簡單。而國外錳礦石大多為二氧化錳礦,需要一個復雜的轉化過程。
其實,寧夏天元錳業公司遠離國內的礦產區,但他們把目光盯在了品位更高的進口礦石上,并通過技術創新研發出領先的工藝、有效降低成本而成為業界翹楚。該公司和國內著名科研院所結成“產學研用”技術聯盟,經過艱苦攻關,在全國首次成功研發出領先的還原焙燒工藝,其自主研發的除鐵技術也取得了突破,使原來生產一噸金屬錳120元的除鐵成本降至6元不到。
今年產能20萬噸
“無錳不成鋼”。全球約有90%的電解錳用于鋼鐵尤其是不銹鋼的生產,以增加鋼的硬度。在國內,約有70-75%電解錳進入下游鋼鐵行業。
邊城松桃,早已被裹入世界市場的無情漩渦中。面對時局,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并找尋新坐標。
銅仁市政協副主席、松桃縣委書記冉曉東說:“松桃已經提出建立武陵山區經濟強縣,計劃在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已將新型工業作為經濟跨越發展的主攻方向,在工業擴量的同時推動工業轉型,使其由‘散’向‘聚’轉變,由”單一“向”優化“轉變,從高能耗、粗加工、低附加值向資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轉變!
松桃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洋富說:“松桃的電解錳行業小而散,同時,我們也有資源儲量大、成本低、底子較好、交通便利等比較優勢。今后,一定要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增大規模、加強創新,培育龍頭企業、發展錳業循環經濟,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企業競爭力,改變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鏈條短的現狀。”
原始積累時期的粗放型發展路徑被徹底放棄,新型工業化步伐加快。經過多年的整治,涉錳企業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取得重大成果,環保壓力大大減少。
業內人士稱,面對新一輪洗牌,產能小、工藝落后的小企業將會出局。技改擴能,這也是松桃的優先選項。
該縣通過存量擴能、招商增量等方式,擴張了電解金屬錳的產能、產量。匯豐、群興、太豐、榮華等電解錳企業等紛紛實施技改擴能,新增產能10萬噸,今年下半年,全縣電解金屬錳年產能可達20萬噸。
此外,引進重慶烏江實業公司投資40億元開建“錳系列產品精深加工及配套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16萬噸電解錳、32萬噸硫酸及配套余熱發電、4萬噸錳酸鋰、4萬噸極板廠、錳渣制取新型材料及錳下游產品精深加工等。這一較大循環經濟項目分兩期實施,其中,電解錳生產線一期預計明年5月投產。
積極延伸錳產業鏈。匯豐錳業公司斥資技改擴能,上馬能耗小、污染小的先進生產線,到今年底,年產能預計達4萬噸。為了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公司投資3200萬元建成了年產1億塊錳渣蒸壓磚項目,可吃掉生產3萬噸電解金屬錳所產廢渣,其中,一期3000萬塊錳渣磚生產線已投產。企業綜合競爭力得以增強。
此外,該縣還創新機制體制并與多方聯手實施錳礦整裝勘察,進一步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和服務功能,促進錳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其中,廣東省鷹泰集團在冷水新探明了1.2億噸的錳礦床,省地礦局與重慶烏江實業集團在該縣李家灣和下院子的錳礦資源勘探開發也穩步推進中。
相互融合抱團發展
日前,在銅仁市舉辦的錳化工及錳系新材料發展論壇上,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高工姜曉東說:銅仁具有豐富的錳礦資源,銅仁錳產業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在錳資源的勘探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必須依托有技術、有資金、有實力的企業把資源開發整合起來;還要培育兩到三家龍頭企業或先進企業去引領整個產業的發展,其它中小企業配套、支撐,形成一個良性的產業集群。
其實,并不是松桃獨自在戰斗。多年來,該市在松桃的錳礦資源優勢上,在周邊布局了多個與之配套的“下游企業”,形成了相對完備的產業鏈體系。
目前,全市共有涉錳加工企業45家;年產電解金屬錳28萬噸,年產電解二氧化錳5萬噸;去年錳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4.2億元。該市初步形成了以電解金屬錳為主體兼有電解二氧化錳、錳系鐵合金、錳酸鋰新材料等產品的多元格局。
在大龍開發區,紅星發展大龍錳業公司是業界的領軍者,早些年就建成了設備和工藝領先的5條電解二氧化錳生產線,年產能3.8萬噸,規模位列全國第二、世界第三。在大興高新區,貴州鴻基偉業新能源公司建設了錳鋰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精深加工項目,一期工程——兩條錳鋰電池生產線已于兩年前投產。該公司是全省第一家、全國第七家鋰電池生產商。項目分三期建成,總投資50億元,計劃建成50條生產線。目前,公司已完成投資10億元。
日前,貴州西南錳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西南能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民企強強聯合組建。公司擬投資約80億元在大龍建煤電錳一體化項目,項目計劃分三期四年建成達產。達產后,可年產25萬噸電解金屬錳、5萬噸電解二氧化錳、5萬噸活化活性二氧化錳、10萬噸金屬錳深加工等。年產值約100億元。
業內人士稱,松桃錳業在延伸域內產業鏈的同時,也要破除門戶觀念,通過市場之手加強與周邊下游企業的深度融合,如此才能抱團發展、增強彼此競爭力。
前幾年,國家提高電解錳行業的準入門檻,為了讓有的企業“入門”,當地讓三和錳業公司牽頭、7家錳企成立了一家集團公司。但這僅為松散型的聯合,加之運營不善,目前已有兩家企業退出。
一家企業負責人說:“實際上大家都是各干各的,集團實際上已經解體。依靠‘有形之手’,無法把‘小舢板’捆成”航母“!
完善工業體系
松桃“一錳獨大”,錳業成為該縣絕對的經濟支柱,全縣稅收有7成源于錳。受低迷的錳行情拖累,縣域經濟受影響。去年,曾是全市國稅大戶的松桃罕見地未完成任務,同比僅增長1.8%。今年1至2月,收入甚至同比下降46.77%。
此前,該縣錳行業還因環保、產能政策等多次進行整治、技改等。近年來,該縣充分認識到,“松桃錳”在全國的權重下降,加之自身產業鏈條短淺、發展方式粗放,導致錳產業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小。此外,工業結構單一、對“錳支柱”的過度依賴,也不利于全縣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近年來,該縣也在努力把“雞蛋”裝進多個籃子,不斷完善工業體系以增強工業的抗風險能力。
規劃建設了松桃經濟開發區,下轄4個園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起步區近3平方公里。目前,區內共有115家工業企業,今年1至4月,園區固定資產投資達14億元,已建成9萬余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能滿足30家中小企業的生產需要。有此平臺后,大大增強了工業承載能力。
近年來,該縣在做大做強錳業的同時,積極發展新材料、新能源、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加工業。
引進客商建立凱迪循環經濟產業園,含生物質電廠、燃油廠、燃氣廠、能源林基地、有機農產品基地、有機肥料廠等五大項目。目前,一期生物質發電廠基本建成。據悉,該縣頁巖氣資源豐富,已經著手前期工作。此外,該縣還建立了兩個風力測試點,擬開發風能。
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玖鑫鞋業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了占地近300畝的制鞋生產線,一期工程去年投產。今年,該公司已接到150萬雙鞋子的訂單。記者在寬敞繁忙的車間看到,苗鄉兒女制作出一雙雙精美的鞋子,它們將全部漂洋過海到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