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將建113個現代農業示范園
時間:2013-5-3 17:00:59 | 信息來源:貴州日報 | 發布者:admin
省政府下發《關于印發貴州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
日前,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印發貴州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全力推進我省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根據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結合各地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共篩選出113個創建點建設成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并制定了工作目標和實施方案。
通知要求,在這113個園區創建工作中,達到四大工作目標,即生產基地建設目標、商品化生產目標、經營主體培育目標和生產經營效益目標。
通知還規定了園區建設原則,一是規劃引領,科學化發展。堅持一次性規劃,分步實施,成熟一個審批一個。園區建設規劃要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城鎮建設等規劃相銜接,突出主導優勢產業,合理配置資源要素,符合當地產業發展方向和結構布局。強化規劃監管,確保規劃引導實施。二是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堅持政府參與,強化扶持引導,按照“集中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突出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遵循市場規律,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和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完善產業鏈條,開拓產品市場。三是主業突出,商品化生產。立足當地實際,突出主導產業,實行連片開發,注重產業化經營,建設多類型、多層次、多形式的園區。用抓工業產品生產的方式抓農產品生產,以市場為導向,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強化分級、包裝、保鮮、儲運、品牌管理等環節,提高產品附加值。四是扶優扶強,動態化管理。通過制定實施有效的監測和考評辦法,實行末位淘汰和增比進位,建立扶優扶強的良性競爭機制。對不按規劃實施,管理混亂,產值低、效益差的園區不再納入示范園區管理。
為確保園區建設工作順利展開,我省將抓住以下幾個工作重點。一是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盡快出臺省級加快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意見及資金統籌、金融支持等方面的配套文件。印發《貴州省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標準》、《貴州省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規劃編制導則》和《貴州省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監測管理和考核制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并報省聯席會議和牽頭指導單位備案。
二是完成園區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省農委牽頭編制全省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總體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縣級人民政府依據規劃編制導則和園區建設標準組織編制園區建設規劃。其中,省級重點園區建設規劃經市(州)人民政府審核,報省牽頭指導單位審批后,送省聯席會議備案;其他園區的規劃審批程序由各市(州)人民政府確定,審批后報省聯席會議和牽頭指導單位備案。
三是推進園區基礎配套建設。加快水、電、路、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應用智能溫室、鋼架大棚、噴滴灌、畜禽標準化圈舍以及漁業規格池箱等配套裝備設施,不斷提升園區生產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四是構建園區公共服務體系。配套建設農產品加工、包裝、冷鏈物流設施,延伸產業鏈條;與超市、高校、城鎮社區等開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在城鎮農貿市場和社區設立直銷點,開展直銷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多種形式經營,促進產銷銜接。積極引進和創新應用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和農業最新科技成果,推動信息化技術運用,提升和轉變傳統農業生產和管理方式。配備園區農技服務人員300名以上,培訓園區農業從業人員10000名以上,建立病蟲害監測防治點5000個以上,建設小氣候自動觀測站100個以上,建成園區動物防疫室15個。
五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精選一批園區項目,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通過會展招商、網上招商等形式,面向長三角、珠三角、港澳臺、東盟等重點地區,開展園區招商活動。省農委會同有關單位組織開展園區專題推介會,強化園區產品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活動。 (本報記者 趙勇軍)
園區建設四大目標
◆生產基地建設目標
每個園區都要建設符合產業要求的高標準生產基地。建設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花卉苗木、核桃以及優質糧油等高標準生產基地80萬畝以上,建設畜禽和特色漁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區16個以上。
◆商品化生產目標
農產品商品化經營體系初步形成,啟動園區農產品儲藏、加工、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產品實現分級包裝和商標注冊,開拓穩定的銷售市場和銷售渠道,商品率達到80%以上。
◆經營主體培育目標
每個園區均有企業入駐,成為產業化經營主體和核心。培育和引入150家以上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有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能力的企業入園經營,組建200家以上農民合作社,促進“園區+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共同體的形成。
◆生產經營效益目標
每個園區均有產品品牌和一定規模的產品銷售。培育10個以上優質農產品品牌,5個以上園區農產品獲得地理標識和原產地認證,50個以上園區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產品認證。實現企業銷售收入150億元以上,銷售利潤50億元以上。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