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總統培尼亞:墨西哥的變革路線圖
時間:2013-4-25 11:32:47 | 信息來源:財新網 | 發布者:admin
上任后發起一系列改革,致力于讓世界看到墨西哥社會的變化,這將是提高墨西哥整體吸引力的重要基礎
財新記者 章濤 陳沁 李昕
仙人掌之國墨西哥正在向世界傳遞一個新形象。最好的形象大使,正是新任總統培尼亞(Enrique Peña Nieto)。
相貌英俊、舉止瀟灑,培尼亞正欲憑借上任之初的高人氣和革命制度黨(Institutional Revolutionary Party,PRI)重奪政權的銳氣,打造一個新的墨西哥。
4月6日,培尼亞到訪中國,正好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結束對香港的訪問后,培尼亞飛往海南三亞,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同日下午,在三亞希爾頓酒店,財新記者專訪培尼亞。
在眾多隨行人員簇擁下,47歲的培尼亞走進房間。剛一坐定,便有下屬遞來紙巾拭面,以確保他以最佳形象出現在相機鏡頭前。
采訪中,培尼亞不僅關注中墨關系,談及很多他正在墨西哥推動的變革,還不時與中國相比較。
培尼亞不過47歲,卻是老資格的革命制度黨員,1984年入黨。他的政治生涯,一直與家鄉——墨西哥州息息相連。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低級秘書開始,培尼亞仕途一路看漲。2001年,培尼亞被任命為墨西哥州內政部次官,這一職位使他得以結識革命制度黨的頂層和富商巨賈。
2005年,培尼亞成為墨西哥州這個全墨人口第一大州的州長,登上全國性政治舞臺。
革命制度黨曾統治墨西哥政壇長達71年,被稱為“完美獨裁”。曾經壟斷墨政壇的革命制度黨,自稱繼承了墨西哥革命的精神,但最終腐敗纏身,統治地位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動搖,并最終在2000年大選中落敗。
不過,過去12年執政的右翼墨西哥國家行動黨(PAN)并未抓住機會,在社會治安、打擊販毒、發展經濟方面都止步不前,而且由于下議院被革命制度黨控制,使得一些改革無法推進。
培尼亞形象良好,有助于將革命制度黨與過去的貪腐陳舊形象相切割。在擔任墨西哥州州長期間,他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打擊犯罪方面成績卓著。2011年8月,州政府網站稱他完成了99.67%的競選許諾。這為培尼亞帶領革命制度黨重回執政地位奠定了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國家行動黨令人失望的政績讓培尼亞的政黨有了翻盤理由。
當選后,培尼亞迅速和反對派領袖合作,達成了旨在推動墨西哥變革的“墨西哥協議”,它分為五章:基于權利的社會;經濟增長、就業和競爭力;公共安全和司法;透明、負責和反腐;民主治理。上述五方面又包括近100項具體協議,成為墨西哥未來變革的基礎。
在等待采訪培尼亞時,我們與一位墨西哥官員談及墨西哥在加強其在國際社會形象的努力。
這位官員表示,這一行動并非自培尼亞才開始,但過去更多著眼于強調墨西哥在旅游上的吸引力,培尼亞上任后發起了一系列改革,致力于讓世界看到墨西哥社會的變化,這將是提高墨西哥整體吸引力的重要基礎。
但墨西哥的變革夢并非如此輕易就能實現。革命制度黨是否真的徹底變化,仍讓部分墨西哥人懷疑。2012年12月培尼亞的宣誓就職引來示威人群,高呼“墨西哥不要PRI”。革命制度黨與反對黨達成的宏大協議也并不具備法定約束力,更多是政治合作意愿的體現。反對黨一旦在具體問題上與革命制度黨發生沖突,退出協議并非不可能。
但言談中,培尼亞無論是對打擊腐敗還是改革電信壟斷都充滿信心,而在他以發展促變革、以變革推動發展的理念中,與中國進一步發展伙伴關系亦是推動國內變革的重要助力。
對華示好
墨西哥素有“美洲大陸橋梁”的稱號。地理上位于北美洲,北部與美國接壤,東南與危地馬拉、伯利茲相鄰,西臨太平洋,東臨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從社會政治角度看,墨西哥與大部分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共屬拉丁美洲,盛行美洲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
不過,和中國與南美洲不少國家的關系相比,中墨關系近年來相對較冷。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同為對美出口大國的中墨在貿易上的趨同性,使雙方關系中的競爭色彩越來越濃。
培尼亞此次中國之行遞來了橄欖枝。他稱贊中國經濟增長迅速,“中國經驗”值得墨西哥學習,說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中墨關系進一步發展”。
他還說,墨方與中國高層的互訪會進一步加強,并且不僅要進行高層官員的互訪,還要推進高層企業家的互訪。墨西哥經濟部門還要建立專門機構處理對華經貿關系。
財新記者:你在來中國之前曾提到希望和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為什么是中國?為什么是現在?
培尼亞:由于我們的政府剛剛換屆,我們很希望在墨中兩國過去40年的關系基礎之上,“重啟”兩國關系。如今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上的重要角色,是世界經濟的引擎。
我認為,我們應該在兩國已有的良好關系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聯系。正因為如此,為了“重啟”這一關系,兩國必須更加親近,建立更多貿易聯系,使兩國關系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經濟上形成互補關系,使雙方都從彼此交流中獲益。
財新記者:貿易在中墨關系中至關重要,但也為墨西哥帶來了巨額貿易逆差。你準備如何應對?
培尼亞:墨西哥正努力推動經濟發展,比如改善基礎設施,為生產性投資提供更多機會,以此吸引外來投資。是的,墨西哥處于貿易逆差狀態,目前生產性投資只有2.58億美元,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中國的注意,以獲得更多生產性投資。同時,墨西哥也會增加對中國的生產性投資,現在這一數值只有9500萬美元。中國應該給予我們更多空間,這樣墨西哥也會向中國擴大出口,提供更多的墨西哥產品。
當然,我和習近平主席試圖討論建立兩國新關系時曾說到,更加靈活的體制機制有助于解決過去的障礙,促進貿易往來。的確,這是墨西哥推動兩國既有關系總體上的獲益,而且中國也會在與墨西哥的貿易中受益,因為我們與44個國家簽訂了自貿協定,建立了廣闊市場。兩國能互補互助,同時成長,這也是對中國在世界上重要角色的認可。
財新記者:中墨兩國對第三國的出口產品有些類似,市場也有很多重疊。你如何看待這種競爭關系?
培尼亞:關于競爭關系,我們現在更應該把它放在兩國新關系中去看,尋找雙方生產能力上的互補性,以使墨中兩國輸往全球的產品都能有更多的附加值。我們可以在生產價值鏈上建立一種聯系,而不單是相互競爭,實際上我們正在克服這種情況,并且已有不少改善。
財新記者:中國對拉美地區有不少投資,但對墨西哥并不多。中國投資為該地區帶來了什么?
培尼亞:我堅信中國是地區經濟增長、世界再平衡的巨大推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墨西哥可能正處于中國新近關注的中心。墨西哥正在進行結構改革,以實現低通脹和維持較低的公共債務水平,從而發揮國家穩定的宏觀經濟優勢。為了通過結構改革達成這些目標,我們需要加快墨西哥經濟發展步伐。在這一點上兩國情況有相似之處。
墨西哥是通往兩大市場——拉美市場和北美自貿區市場重要的關口。墨西哥自身的重要競爭優勢將隨著結構改革的推進變得更強,這值得中國關注。
附記:培尼亞不遠萬里來華示好,背后最強大的驅動力就是利益。
他對此也毫不諱言,說墨西哥政府將立足長遠,加強墨中兩國間的聯系,為兩國帶來“明顯而具體的利益”。“對于墨西哥而言,中國意味著增加生產投資、擴大出口能力、豐富出口物資種類的良好機會”。
目前,中國是墨西哥第二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在過去20年增長迅速。根據墨西哥經濟部的數據,1990年兩國貿易僅為2400萬美元,到2000年達31.9億美元,2010年達498.5億美元。
美國是影響中墨兩國關系發展的最大的外部因素。墨西哥出口的2%流向中國,80%流向美國。1994年,墨西哥與美國、加拿大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2007年,墨西哥GDP相比1995年幾乎翻了一番,達到8000億美元,經濟總量超過了巴西,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大經濟體。然而,2008年的經濟危機重創了美國,也殃及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墨西哥。墨西哥不得不尋求另辟途徑,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就成了明顯的選擇。
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董經勝告訴財新記者,中國與拉丁美洲多個國家都有戰略伙伴關系,但是與墨西哥的經濟關系一直來說相對是最緊張的。由于都將美國視做出口的主要目的國,中墨之間存在競爭關系。“選擇在這個時間強調中墨關系,有可能是因為美國近幾年經濟不景氣,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墨西哥意識到與中國發展關系所能帶來的益處”。
當前,中國是墨西哥第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國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對財新記者表示,2012年,中國和墨西哥進出口比例為1:9,即墨西哥從中國進口570億美元,向中國出口6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國向墨西哥出口的100%都是制造業產品,附加值和科技水平都越來越高;墨西哥向中國出口的三分之二是石油、不同種類形式的銅和有機產品,附加值和科技水平都相對較低”。
這一情況在短期內很難改變。董經勝認為,受到NAFTA的影響,墨西哥工業由于無法與美國抗衡而受到削弱,似乎回到出口原材料、出口農產品等技術含量很低的階段,工業化水平有所倒退。“墨西哥在服裝、玩具、電腦硬件等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競爭不過中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會持續很長時間”。
不過,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索特(Jeffery Schott)對財新記者表示,這不足為奇,競爭是經濟全球化的本性之一。“多年以來,中國是全球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對于很多國家來說,問題是如何改革以趕上中國的腳步,或者與中國競爭,墨西哥是其中之一。”
改革當其時
培尼亞所在的革命制度黨,從1929年開始就一直是墨西哥的執政黨,獨大71年。2000年,國家行動黨上臺執政,一方面得益于民眾對革命制度黨長期執政積重難返的不滿;另一方面抓住該黨內部爭斗的可趁之機。此番革命制度黨在12年后重新執政,開局并不樂觀。
培尼亞在2012年7月的大選中獲得了38.21%的選票,主要得益于他個人作為改革者言而有信的良好記錄,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民眾對革命制度黨過去形成的腐敗、專政等固有印象并未發生大的改變。
財新記者:要想吸引外國的投資,你得對付腐敗問題。腐敗曾經讓革命制度黨在2000年時被選下臺。你準備怎么打擊腐敗?
培尼亞:我們已經向議會遞交了反腐法案,它將加強各州反腐的能力。此外,我們關切的一個重要議題恰巧和習近平主席制定的政策相同,就是促進國家繁榮。為了促進國家繁榮,就必須推動經濟增長。如今的墨西哥正在實施一系列重大改革——教育改革、電信改革、能源改革和財政改革。
我們非常渴望通過金融改革提升國家信用。這些是正在著手進行的改革,其中一些已經在國會通過,如勞工改革和教育改革。現在我們正在商議電信改革,擴大電話通信和網絡服務行業的新投資,以鼓勵更多競爭。其他一些改革也正在成形。
財新記者:你的前任在電信改革上失敗了。你靠什么成功?
培尼亞:我們已經達成一個協議,幾個主要政治力量之間已經達成共識,將議案提交國會并在下議院獲得了通過,目前正在上議院進行討論。如果通過,議案將進一步傳達給不同的地方議會。
只要有促進改革的政治意愿,改革就能實現。教育改革就是標志之一。我們僅用三個月,就通過了教育改革法案,以提高墨西哥的教育質量。同樣地,我們也能在三個月內,使墨西哥國會和地方議會通過憲法改革。
附記:“如今的墨西哥正在實施一些列重大改革——教育改革、電信改革、能源改革和財政改革。”培尼亞將教育改革列在首位,主要因為這是他上臺不到半年以來最主要的政績。培尼亞把改革與反腐敗相結合,通過對既得利益者的肅清,一方面顯示了反腐的決心;另一方面也掃除了改革中的異己。
2月,培尼亞簽署教育改革法案,對墨西哥教育體制的改革力度為近幾十年之最。此法案將對公共教育系統的控制權由教師工會轉移給聯邦政府,由政府依照教師的能力決定是否聘用、晉升或留任,杜絕在教師工會管理時期大量職位買賣現象。
原教師工會主席戈迪約(Esther Gordillo)在任23年,是墨西哥最有影響力的政客之一,曾數度被內部人士爆料涉嫌貪污。作為原有體系的既得利益者,戈迪約屢屢阻撓培尼亞的教育改革措施。2月26日,戈迪約在墨西哥特魯卡機場被警方正式逮捕,罪名為貪污和挪用大量公款。
戈迪約被捕,為墨西哥新政府反腐開了一個好頭。不過,彼得斯提醒,培尼亞盡管承諾要反腐敗,但他上臺后動作并不大,因為戈迪約只是個案,“并沒有其他改革或者重大案件出現”。
培尼亞列在第二位的電信改革,也是他過去半年執政的大動作之一。此次電信改革旨在通過增加海外投資,強制市場份額超50%的公司出售資產等方式來刺激電信行業的競爭。法案已由墨西哥國會下議院通過,提交上議院審核。
受影響最大的是電信大亨斯利姆(Carlos Slim)。他通過旗下公司America Movil對墨西哥移動電信市場的占有份額達到大約70%,對固定電話市場的占有份額達到大約80%。此外,廣播行業巨頭Televisa市場份額約為60%,也將受到此次電信改革的沖擊。
彼得斯分析,在電信領域的改革仍處于辯論階段。整體來說,新政府希望增加電信領域的競爭,很重要的是這點能否變成現實。“讓民眾獲益,而不僅是讓其他電信商或廣播公司從中漁利。”
培尼亞所提的能源改革,最受矚目的是新政府能否為國有能源產業松綁。墨西哥是全球十大產油國之一,石油是最重要的國家收入來源,占政府財政收入的30%。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年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墨西哥革命制度黨1938年將石油業收歸國有,在憲法中禁止國家石油公司與幫助分擔勘探和開采石油風險及成本的第三方簽訂合資合同。但是,Pemex并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技術來充分地開發本國油氣資源,墨能源產量逐年下降。
培尼亞認為,Pemex應借鑒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改革模式,擺脫“意識形態的挾持”,采取發售股份等多種形式,使私人資本與國家聯手。
彼得斯預計,墨西哥石油領域的改革很有可能在2013年下半年開始。若想允許公共、私人或外國投資進入石油領域,需減輕Pemex的負擔。“目前Pemex收入的70%都向政府交稅了。這也是財政和能源改革同時進行的原因。這些改革從政治角度看,都將非常非常困難,所以如果沒有任何改變,也無須驚訝”。
中國拉美研究會副主席江時學認為,石油業改革比較難,因為這一改革與政治因素密切相連。墨西哥人可能很難接受大量外資進入其石油工業的事實。“墨西哥改革的障礙是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太大。評價拉美新領導人的政績要有耐心”。
墨西哥路徑
培尼亞掌舵的墨西哥,危與機并存。一方面是嚴峻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過去12年,墨西哥經濟平均增速不到2%,遠低于許多拉丁美洲國家。高貧困率、高失業率、兒童失學、家庭暴力等社會問題,成為培養暴力和犯罪的溫床;其中毒品犯罪長期是墨西哥社會安全的主要障礙,在過去六年中,約有6萬人因為涉毒暴力致死。另一方面,受全球貿易一體化、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墨西哥提振經貿的外部條件出現有利的窗口。
財新記者:如你所說,你上任后有大量的任務,時間窗口很短暫,如何在重要但難處理的任務和不重要但易于處理的任務之間尋求平衡?
培尼亞:明確墨西哥政府前進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我已指出執政期間的五個主要任務:一是維護墨西哥和平,通過提高政府效率來改善部分地區的不安全狀態;二是建立包容性的墨西哥,這也是中國一直在做的;三是抗擊貧困,使所有墨西哥人都能享受國家為個人提供的發展機會;四是高質量的教育;五是通過經濟增長、通過發展具有社會責任的自由市場經濟來推動墨西哥的繁榮,并推動自由貿易,這也是中國正在做的。
財新記者:墨西哥在1994年以前也曾經歷高速經濟增長,但隨后便經歷了危機。你從當時的危機中學到了什么?對你管理現在的墨西哥經濟有哪些啟示?
培尼亞:為了加快墨西哥的經濟增長速度,必須實現結構上的轉變,而這也正是我們正在做的。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所需的政治聲望和民主環境。在各方政治力量和墨西哥政府之間設置議程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大幅改革,我們把95個準備處理的不同議題提上日程。如果順利,這將不僅是良好的目標,而且是能夠不斷取得進展的、落到實處的行動。因此我認為能加快墨西哥經濟的發展速度。而且我們有志把墨西哥發展成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
21世紀毫無疑問將成為太平洋地區經濟增長的一個世紀。這個地區的成長是全球典范,并將推動世界的平等。墨西哥不想被落下,希望能參與這個地區的經濟崛起。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通過與其他拉美國家比如哥倫比亞、智利和秘魯的太平洋聯盟擴展了貿易關系渠道。而且由于拉美其他國家也表示出參與太平洋聯盟的興趣,我們也簽署協議將它們納入其中。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也是整合我們所屬地區的一個途徑,與北美的這種整合能使我們發現與亞太地區貿易交流的新渠道。除了這些,我們還盡力發展與中國的雙邊關系,這正是我來中國要做的——重申和擴展關系來為墨西哥謀取利益。
記者點評
改革是目前墨西哥發展的最大紅利。索特認為,新政府的改革措施有非常好的開始,釋放出了非常積極的信號,在短期和中期經濟會有強勁發展。彼得斯則預計,從短期看,墨西哥經濟將表現良好,每年將保持3%到4%的增長率,相對美國和巴西來說比較積極。
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為墨西哥提振制造業及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墨西哥《改革報》稱,2005年中國制造業成本最低,現在墨西哥已取而代之。除成本外,墨西哥在匯率、運輸費用、稅收、原材料等領域也有優勢。不過,分析指出,能否抓住這一外在機會,墨西哥國內改革及結構調整等內部因素是關鍵。
20年前,NAFTA幫助墨西哥經濟改革加速,促進工業和服務業發展,開放投資環境,使更多外資進入墨西哥,加大了競爭。索特說,競爭雖然一度使墨西哥出現制造業外流的情況,但是已經得到了糾正,墨西哥經濟正在迎來蓬勃發展期。“勞動力成本低是墨西哥的優勢,十年前從墨西哥遷到中國的投資,正在回到墨西哥”。
實習記者單舟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