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首個3D打印項目落戶貴陽 首飾飛機皆可“打印”
水杯、首飾、小提琴乃至汽車和飛機的實體,皆可被“打印”出來
全省首個3D打印項目落戶貴陽國家高新區
“這不是異想天開,小到水杯、首飾、小提琴,大到汽車和飛機,它們的實體而不是圖像,皆可被打印出來。理論上,只要能想得到的,都能打印。”長期從事3D打印技術研發的專家古光寧如此形容3D打印技術的應用。他說,3D打印技術是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一層又一層的多層打印方式,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這一技術如今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人們用它來制造服裝、建筑模型、汽車、巧克力甜品等。目前,世界上第一款3D打印汽車面世,這是一款三輪的混合動力汽車,它的所有零部件都是3D打印出來的。它不是玩具,而是真正能開上馬路的汽車。這種神奇的打印技術已成為主要國家研發“新寵”,并在美國工業界掀起大潮,被寄予重振制造業的厚望。
3D打印機項目已落戶高新區
記者日前從貴陽國家高新區獲悉,以古光寧為領軍人的3D打印機研發團隊已在該區注冊成立了貴州吉美客科技有限公司,設立3D打印機研發中心,預計5年內將形成3D打印機規模化生產基地。
資料顯示,古光寧帶領的團隊2004年就接觸了3D打印機技術,曾為世界著名的龐巴迪公司提供3D設計服務,具有豐富的3D打印機行業經驗。
作為一種快速成型技術,3D打印和蛋糕師傅裱奶油的原理是一樣的。簡單說就是先逐層掃描,再分層打印。3D打印機內也裝有液體或粉末等“打印材料”,與電腦連接后,通過電腦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
“目前,3D打印還沒有完全產業化和市場化,但前景十分廣闊。”古光寧說,中國是個制造業大國,3D打印技術在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業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而目前國內該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真正能從事3D打印機研發生產的企業不超過5家。
“以前做個樣件,需要經過開模、鑄造等工序,花錢費時間不說,一旦不合格就得重新來一遍。現在只要有三維設計圖,隨時都能打印出樣品實體,并且可以隨時更改。”他說,3D打印技術在為企業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方面將發揮重大作用。
或助推第三次工業革命
30年前在美國就產生了3D打印技術,作為一種技術革命,當時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等軍事領域。
歷經二十多年沉寂,3D打印技術終于走出象牙塔,來到普羅大眾身邊。
據了解,3D打印機的優勢在于,僅需幾個小時或一夜時間即可將樣品打印出來,而不必花費數周時間等工廠制作樣品。這種技術可以制造過去認為復雜而不經濟的產品,并大大減輕產品重量。
近幾年,新一輪工業革命不斷深化,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與工業生產結合成為趨勢,將處于趨勢焦點的3D打印技術推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美國生產的工業和民用3D打印機逐漸打開全球市場;日本、荷蘭研究人員已成功用它制造人體組織,以助醫療;歐美企業還用3D打印技術制造工業品,零部件和藝術品;全球知名大學紛紛將3D打印技術列為重要課程。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認為,盡管仍有待完善,但3D打印技術勢必成為引領未來制造業趨勢的眾多突破之一。這些突破將使工廠徹底告別車床、鉆頭、沖壓機、制模機等傳統工具,改由更加靈巧的電腦軟件主宰——這便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
高新區著手建3D打印云服務平臺
3D打印可以簡化或省略工藝準備、開模、試驗等環節,據測算,可降低約50%制造費用,縮短加工周期70%,大大提高企業研發效率,在工業生產、食品加工、汽車、建筑等行業領域有著廣泛用途。
據透露,除了古光寧團隊的3D打印機項目外,高新區正積極引進張靖博士3D打印機項目,與前者形成產業配套,為高新區逐漸形成3D打印機產業聚集打下基礎。
“當前,高新區圍繞‘筑夢北緯26度,建設創新·生態城’的宏偉藍圖,力促工業與信息化的融合,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因此要抓住3D打印技術的發展機遇,以占領高地。”貴陽國家高新區招商合作局副局長黃薇表示,今后將把3D打印融入高新區重點打造的五大產業當中,與發展2.5產業結合起來,緊盯3D打印技術前沿,力爭創建國內一流的3D打印與設計創新平臺和產業基地。
據悉,高新區正在依托區內高層次人才較為集中、高新技術企業較為密集的優勢,著手建設3D打印云服務平臺,用戶通過該平臺,在不涉及專利設計和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上傳、下載設計好的三維模型,供單位或個人打印使用。
“在充分發揮3D打印技術服務園區企業的同時,通過云服務平臺和產業基地,助推3D打印進一步市場化,飛入尋常百姓家。”黃薇說。
(2.5產業是指介于第二和第三產業之間的中間產業,既有服務、貿易、結算等第三產業管理中心的職能,又兼備獨特的研發中心、核心技術產品的生產中心和現代物流運行服務等第二產業運營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