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改革阻力重重 但央行仍奮力引領前行
路透北京2月25日 - 中國準備打破退休規則,讓改革者周小川繼續執掌央行,表明在進入三十年來最關鍵發展階段之際,新一屆中共領導人希望加快經濟改革步伐.
接受路透采訪的中國央行內部人士表示,面對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央行是中國最有力的改革力量.與領導層有聯系的消息人士上周稱,盡管已達到65歲的退休年齡,但周小川仍將繼續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留住周小川,能夠確保中國領導層繼續通過央行推動金融改革,以加強市場經濟和民營企業、促進經濟平衡和培育增長活力,并最終消除中國社會巨大的貧富差距.
"周行長在市場化改革方面很大膽,有時不在乎可能出現的問題"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央行官員稱."他們確實需要能夠保持改革動力的人選."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以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所支持的改革措施,有時并不受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的歡迎.他們會感覺到自身的利益受損.
比如,利率市場化將壓縮國有銀行原本豐厚的貸款息差.
而擴大資本市場將切斷國有企業獲得補貼融資的通道,并削減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將投資機會延伸至房地產領域之外--從而遏制房地產投機.地產投機往往和地方政府的腐敗和債務風險相關聯.
中國央行擁有一系列在強大反對力量下完成自身工作的記錄.
中國央行已實現了國內債市和貨幣市場的現代化,為短期融資券市場奠定了基礎,同時還創設了央行可抵御地方政府扭曲利率壓力的機制.
自2005年7月人民幣不再盯住美元以來,過去12個月利率、匯率和資本市場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而就在執政黨領導層換屆的這一年,通常認為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在利率市場化方面,中國央行與中國銀監會存在明顯的分歧.
"大銀行對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抵觸的,但他們又不好公開反對."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建設銀行的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表示.
據知情人士稱,當去年中國央行提議把人民幣匯率日內波幅限制擴大一倍至1%時,就花費了很大力氣打消商務部的疑慮.后者擔心此舉不利于出口.
商務部的一位資深研究員稱:"我們認為人民幣不可能大幅升值".
雖然商務部強烈反對,但2005年央行還是取消了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這可以說明周小川的功力.
**務實改革派**
主張匯改的知名經濟學家余永定還記得,在成員來自政府眾多部委的人行貨幣委員會里,當年做出這項決定時所經歷的爭辯.
余永定目前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他在2004-2006年曾擔任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當時人行力抗反對匯改的聲浪.反對人士認為出口業無法承受人民幣匯率升值.
"他們的觀點肯定要反映各個部委的觀點,"余永定回憶起當年的僵局,擁護出口的官員反對其他委員主張讓人民幣升值多達10%的提議.
余永定表示,周小川的務實作風化解了爭執,同意讓人民幣兌美元一開始小幅升值2.1%,同時也在高層達成共識,讓人民幣逐年走升,從匯改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已經升值約33%.
盡管人民幣升值,中國仍然成為全球出口最大的單一經濟體,而中國企業也被迫改善生產力及品質,以維持競爭力.
習近平與李克強將在3月分別接任國家主席及國務院總理,他們必須領導中國進行更全面性的價值鏈升級,以提供足夠的成長力道,支持中國下一個經濟發展階段,以及4億人口由農村遷移至城市的挑戰.
這絕非易事,因為一般都認為,帶動中國30年以兩位數增幅高速成長的經濟模式--出口導向、國家扶助--已經達到極限.
中國2012年成長率下滑至13年低點7.8%,盡管這個數字仍然讓其他大國眼紅不已.
許多分析師認為,如果沒有深遠的經濟改革,到2020年時,中國的成長率將比較接近5%,而不是接近10%,這將是中國政府的一大隱憂.因為中國當局已經承諾未來10年要讓家庭收入增加一倍,以縮小威脅社會穩定的財富差距問題.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資料,中國13億人口之中,仍有約13%每天收入不到1.25美元,而城市平均可支配年收入僅有21,810元人民幣(3,500美元).
但在此同時,根據胡潤百富的資料,中國的百萬美元富豪人口達270萬人,擁有251位10億美元巨富.
**投石問路**
假設預期中的骨牌效應順利奏效,同時相對較不復雜的自由化進程引發中國經濟結構更根本性的改革,則以人行作為改革的導火線,可謂一招妙棋.
分析師指出,人行必須讓銀行借貸成本更接近市場化,以改善資源配置,減少中國經濟依賴國家主導投資活動.
但金融體系目前由四大國有銀行主宰,將多數貸款放給國家項目及國企,民間企業苦無資金.
這種種因素都不利于為中國民眾創造新的投資選擇;中國家庭的現有投資多是低收益銀行存款.
樂觀派人士認為,即使成果沒有完全符合預期,由人行引領改革的短期成效,也可望勝過較依賴政治力量的改革計劃,例如戶口制度改革.
以人行作為改革工具的另一個好處在于,那些人行發布的最重要決定,基本上等于是獲得國務院或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批準的官方命令.
由支持改革的周小川繼續掌理人行,可以確保他的想法與中國領導高層相近.
"如果弄上來一個不溫不火的,四平八穩的,也可能改革進程要延緩,"曾任職人行、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徐洪才指出."既要保持政策連續性,又要注入新的空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