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錢包是扁下去還是鼓起來
開欄的話: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農歷春節之后才是一年新的開始。蛇年伊始,萬象更新。節慶的煙屑還未散盡,時令的腳步催人振奮。2012年中國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GDP增速7.8%,首次"破八",CPI漲幅2.6%,成為三年來最低,取得了艱難的"穩增長"。新的一年,中國經濟的走向也引發人們不盡的猜想和預測。2013年中國經濟如何實現大多數經濟學家所預計的"繼續溫和復蘇",如何在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基礎上,順利實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六大任務,等等,這些話題在各界人士中,特別是民營企業家中更是敏感而重要。這些也必將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門話題。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新春新觀察"專欄,探尋今年中國經濟的走向和動力引擎,以饗讀者。
近日地方祭出的政府工作報告,紛紛談及擴內需,將怎么刺激老百姓消費納入施政考慮。這一方面是響應中央決策,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外貿形勢低迷之下的現實選擇。
然而,擴內需絕不是出幾份綱領性文件就能破解的。老百姓口袋里的鈔票,誰說了都不算,只有百姓自己說了算。能不能讓百姓敢消費、可消費、去消費,這確實是對于施政的多方考驗。
增收入是擴消費的基礎
如何讓老百姓的錢包更快地鼓起來?就成為今年浙江政協會議第一份提案的核心話題。
老百姓收入增速趕不上GDP增速是現實。這份提案引用數據說,2000年以來浙江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分別從2000年的9279元、4254元增長到2010年的27359元和11303元,分別增長了1.95倍、1.66倍,年均實際增速分別達9.72%和7.86%。但同期浙江省GDP實際增速年均達12.33%,分別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速高出2.61、4.46個百分點。
同時,政府財政和企業利潤的增速也遠遠高于百姓收入增速。這份提案提供數據,以2010年和2006年相比,浙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18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倍,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則分別增長1.5倍、1.54倍,三者增幅依次遞減。
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盡合理,除了造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得不到緩解之外,城市內部和農村內部的貧富差距也在以驚人的速度蔓延。以浙江為例,農村內部居民人均純收入差距逐漸擴大,即從2006年的6.74倍逐步上升到了2010年的7.28倍,而城鎮內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則在2010年高達8.19倍。
消費之所以難以擔重任,關鍵在于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弊病,這已經成為共識。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下一步的增長模式首先取決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才會進行更多的消費,這是擴大消費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然而,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擱淺"八年"之后才出臺。根據國家發改委分管副主任徐憲平透露,方案出臺過程中遇到了包括如何規范國企高管收入水平和國資紅利上繳的比例和用途等多方面的阻力。分管工資政策的人社部有關官員也表示,人社部在向央企征求規范央企高管薪酬待遇政策的意見時,曾遭到了一些央企高管的強烈反對。
此外,方案的另一個阻力來自財稅系統,"財稅系統對于方案中幾項減稅的建議興趣不高"。正如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所說,方案內容涉及各部委的"自留地",需要在各部門之間進行協調,而發改委并沒有部際協調的能力。
有評論者指出,困難是顯然的,但時至今日,需要高層對收入分配改革從政治的高度而非僅僅從經濟和民生的角度來看待其重要性,決斷拿出改革方案。因為官方和民間的各種調查研究都顯示,中國的收入差距處于一種臨界狀態,任由此種狀態發展下去,將可能直接帶來社會的分裂和階層的對立,仇官仇富的情緒泛濫。
莫讓擴消費再變成擴投資
在廣東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將"多渠道擴大消費需求"破天荒地排到了全力促進經濟舉措的最前面。不過,廣東省人大常委、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楊英表示,在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并沒有看到切實可行的對策和計劃。
楊英說,從2008年中央提出4萬億刺激計劃,到2012年各地開始出現地方版的"4萬億"規劃,大規模的貨幣增發和單純的投資刺激,在加劇通貨膨脹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使老百姓的"錢袋子"縮水。
在廣東省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提出將安排280項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投資將達4000億元。楊英說,各級政府幾年前便提出如何擴大消費,但最后卻都演變成了擴大投資。
"如何系統性地解決消費環境內在問題,及老百姓消費能力有限的問題,需要全盤地思考和計量,既需要提升百姓收入,也要改善消費環境,而不能一味依靠投資驅動。"楊英說,目前老百姓不僅面臨工資縮水的現實,還有教育、醫療、住房等三座"大山"。此外,廣東已經進入老齡社會,如何解決養老等問題,也迫在眉睫。
然而,在近日各地的政府會議上,投資的苗頭似乎已經箭在弦上。
貴州省經濟工作會議表示,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確保增長30%以上,力爭增長40%。2013年要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工程、社會事業、城鎮建設等領域抓好一批重大項目,確保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以上。甘肅省經濟工作會議表示,從2012年來看加大投資是推動甘肅省快速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舉措,計劃2013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以上。青海則將制定實施投資推動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力爭產業投資增長25%。
而近年來,吉林省投資拉動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70%左右。安徽省表示,將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電子信息和家電、汽車和裝備制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農產品加工業等若干個萬億元大產業以及紡織鞋服、食品醫藥等若干個5000億元以上產業,加快培育新型顯示、智能制造、公共安全等若干個千億元以上"增長源"。
這場"大投資"之后,百姓的錢包是鼓起來,還是扁下去,還有待考驗。
消費環境亟待改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說,2013年要促進消費升級和優化消費環境。
楊英看來,廣東的問題一方面是老百姓沒錢花或不敢花錢,另一方面則就是消費環境存在問題。楊英說,目前從廣東到全國的消費環境從高到中至低,都無法滿足各個階層的需求:高層人士覺得國內消費環境無法滿足需求,轉而到國外購買奢侈品;中產階級面對通貨膨脹和高房價,購買力也大打折扣;低收入群體則面臨保障乏力的問題,更遑論擴大消費。
在增加的收入中,一般來說,中低收入水平的群體會適當擴大消費,而高收入水平的群體則會傾向于推延消費,或者進行投資。因此,提升中低收入水平的群體的收入,其推動消費需求的效果會更顯著。
然而,現下受制于社會養老、醫療保障的不盡完善,居民現有收入和增加收入,勢必要分割出一部分用于儲蓄,以備治病、養老等不時之需。由于教育費用的增加,處于中年期的父母,還必須提早準備教育經費。
高房價更是成為中產階級的最大消費障礙,一套房子常常裹挾了幾代人、幾個家庭,家庭消費全面萎縮。過高的首付款和沉重的月供支出,明顯擠出了工薪階層的消費需求。淪為房奴后,絕大多數購房者紛紛削減了其他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對這部分家庭的未來消費產生巨大的擠出效應。
高房價也大大削弱了刺激內需的政策效果。盡管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如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措施,但由于高房價使得不少居民緊縮腰包,要么還房貸,要么攢錢準備買房,無法顧及眾多的優惠政策。
另外,高房價改變了人們的預期,增加了預防性儲蓄需求,使多數人不敢消費、謹慎消費。
趙萍說,消費安全問題也是擺在擴內需面前的實際問題,只有保證商品和食品的質量安全,消費者才能放心消費。另外,還要有保證擴大內需可持續性的舉措,比如通過法律法規來限制高污染、高耗能投資項目的準入,引導消費方式朝著適度消費、合理消費的方向發展等。
(記者:李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