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老窖回購10萬件國窖1573 綁定經銷商及銀行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9日訊 近期有媒體報道瀘州老窖以每瓶加價80元的方式回購10萬件市場價值超過6億元的國窖1573經銷商庫存。隨后會再以各地經銷商的名義向銀行抵押貸款三年,三年后再將產品返還給經銷商。面對目前白酒市場的“寒冬”,對于瀘州老窖來說,這更像是一場迫不得已的賭博,因為沒人知道三年后瀘州老窖、銀行、經銷商之間究竟是“三輸”還是“三贏”?
有相關行業人士在新浪微博爆料,“十萬件國窖1573產品,‘回收’價格為860元/瓶,5160元/件;這些庫存當初的進貨成本平均大概在700元/瓶,4200元/件,市場價值超過6億元。”并表示,此方案由滬州老窖總裁張良親自操刀設計,并稱之為“張良”奇謀。
之所以稱之為奇謀,是因為瀘州老窖的回購,不是瀘州老窖買回去,而是通過瀘州老窖的“安排”銀行暫時“保管”經銷商的這批白酒,而瀘州老窖不出錢,同時還綁定了經銷商。同時,也避免經銷商迫于資金壓力大幅拋售庫存的高端白酒,破壞自身高端白酒的價格體系,使瀘州老窖高端品牌受損。瀘州老窖的做法,等同于變相引入銀行資金,為高端白酒托盤,保住其價格。
這次回購,對三方來說都是一次賭博。瀘州老窖賭的是三年之后的白酒市場。質押給銀行則按照860元/瓶價格計算,按照協議,瀘州老窖三年后再將產品返還給經銷商,并承諾產品三年后升值收益歸經銷商所有。但如果三年之后每瓶國窖1573的價格低于860元+利息,經銷商可以選擇收回這批貨物,瀘州老窖除補足利息外,還需再給予一定的利潤補貼。西南地區長期關注白酒行業的分析師表示,“老窖這樣做等同于提前透支銷售,效果難以持續。為了讓經銷商從銀行贖回貨物,公司今后必須繼續走提價的道路。”
對于銀行來說,鑒于目前白酒行業的形勢,明年一旦出現白酒價下跌,銀行也將為此承擔6億元的壞賬風險。而作為經銷商方面,表面上資金狀況得到了緩解。但是,銷售并未兌現,廠家將銷售壓力轉嫁到經銷商身上。據傳,2013年,國窖1573還將對經銷商采取“積分制”的營銷模式,其中包括經銷商開發不同客戶將獲得不同的積分,以鼓勵經銷商積極開拓高端客戶。
申銀萬國童馴表示,白酒行業整體增速將放緩,行業競爭將加劇。在白酒市場不景氣下的這一計“張良”奇謀,勝算幾何?賭贏還是賭輸,還要看瀘州老窖怎么帶著銀行和經銷商玩,當然更要看未來白酒市場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