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爭端持續 東南亞冀望印度制衡中國
路透新德里12月19日(記者 Frank Jack Daniel) - 一支幾十輛車組成的車隊本周從印度尼西亞出發,呼嘯駛往印度,象征著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在深化,但沿途的糟糕路況卻表明,他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為了參加本周四和周五在新德里召開的印度-東盟領導人峰會,這支車隊翻山越嶺,穿越八個國家后抵達與緬甸接壤的印度曼尼普爾邦(Manipur)。
“開始時,路況讓人崩潰,然后連路都不復存在,”與會者Bijoy Kumar和Vinod Nookla在印度汽車公司Mahindra & Mahindra發布的博客中說到。Mahindra & Mahindra提供XUV 500作為此次峰會的接待用車。
“路上石塊很多,而且越走越窄。”
印度外長庫爾希德(Salman Khurshid)對路透稱,在新德里召開的這次峰會主要是為紀念印度與東盟20年的合作。不過眼下的背景是,東南亞國家對中國關于南中國海的主權訴求存在異議。
一些東盟國家也對南中國海提出主權要求,令南中國海爭端成為該地區出現沖突的最大潛在導火索。美國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一些東盟國家則希望印度這個亞洲另一地區大國介入此事。
“他們希望印度發揮更大的作用。隨著不確定局勢的逐漸浮現,這種擔憂將只增不減,”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的戰略事務專家C. Raja Mohan說。
對于印度而言,改善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不僅能讓其進入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而且還能獲得滿足自身經濟增長所需的原材料。
但印度與通往該國東南部國家之間的道路殘破不堪,而且還沒有直飛航線,加上外交團隊力量薄弱等方面的限制,意味著印度在與該地區建立關系的競爭中落后于中國。
東盟領導人首次聚首于印度,對印度與東南亞國家建立關系的努力而言是一個分水嶺。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斯托里(Ian Storey)稱,印度雖與越南的關系密切,但尚未給許多東盟合作伙伴留下深刻印象。
“印度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還不是很大,它有這方面的抱負,但要走的路還很長,”他說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