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報告提有序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 戶籍改革有望加快
核心提示:十八大報告稿曾作出了許多重要修改,如“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新提法,有望使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快。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黨的十八大報告誕生記
新華社記者徐京躍、吳晶、趙超
這是繼往開來、團結奮進的歷史時刻——
2012年11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
胡錦濤同志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
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的掌聲一次次響起,信心與期待在熱烈的掌聲中傳遞、升騰。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向黨內外、國內外的莊嚴宣示——
報告鮮明地回答了我們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問題,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綱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
這是一個民族實現偉大夢想的嶄新起點——
“此時此刻,我們正處于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時刻”,站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報告不僅認真總結了我們的黨、我們的共和國經歷了怎樣的奮斗,更深刻思考著我們的黨、我們的民族如何走向未來。
(小標題)把握時代背景,確定報告主題。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終都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直接領導下進行
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2012年下半年召開黨的十八大。
繪百年發展大計,興千秋復興偉業。
起草一份科學總結五年成就和十年歷程,系統闡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全面部署未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報告,是開好這次大會的關鍵。
2012年1月,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政治局的決定,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正式啟動,中央成立由習近平同志任組長,李克強、劉云山同志任副組長,包括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部分省區負責同志在內的文件起草組。明確要在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集中全黨全國人民智慧,全面分析把握世情、國情、黨情,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做好起草工作。
1月5日,胡錦濤同志在文件起草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報告起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確定了“四個必須”的指導原則——
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必須認真總結黨領導人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和新鮮經驗,必須從戰略全局上對我國改革發展作出部署,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努力把黨的十八大報告寫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符合全黨全國人民意愿、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的文件。
習近平同志在會上指出,胡錦濤同志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立意高遠,從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加強改進新形勢下黨建工作、不斷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的高度,全面闡釋了起草好十八大報告的重大意義,確定了報告起草工作的重要指導原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戰略性。
這是黨和人民的期待:對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5年成就和10年歷程進行認真總結,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給予科學回答,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作出全面部署。
4月13日至20日,中南海懷仁堂,胡錦濤同志用5個半天,聽取32家單位的38個課題組11個重點課題的調研成果匯報,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我國發展外部環境和對外戰略、全面推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等問題發表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
5月11日至14日,習近平同志又用兩個半天,聽取了4個重點課題的調研成果匯報,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2020年目標任務、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黨的十八大報告能否全面把握當前世情、國情、黨情,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科學制定未來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任務,這是決定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也是考驗一個政黨理論勇氣和實踐能力的重大問題。
5月24日至6月25日,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胡錦濤同志先后主持兩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對黨的十八大報告稿進行審議。
——5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十八大報告稿進行第一次審議。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在聽取匯報后,原則贊同報告稿的總體框架和內容,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見。胡錦濤同志對文件修改作了重要指示。
——6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第二次審議十八大報告送審稿,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對修改報告稿提出了重要意見。
——6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第一次審議十八大報告送審稿。中央政治局委員總體贊成報告稿的總體框架、結構體例、主要內容、重要論述,提出許多重要的修改意見。
主題是報告的靈魂。對于黨的十八大的主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直在深入思考。
對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主題,需要簡明而又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我們黨將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這四個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
7月23日,盛夏時節,北京京西賓館,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就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涉及的若干重大問題作了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當前我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闡述了事關黨和國家全局的若干重大問題,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十八大的勝利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
胡錦濤同志對報告主題進行了深入、精辟的闡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這個主題向世界昭示:中國共產黨人要舉的旗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要走的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要弘揚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要實現的目標,就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黨的十八大會議期間,習近平同志向與會的黨代表介紹,黨的十八大主題,是在全面把握當前世情、國情、黨情,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緊密相聯的。深刻理解黨的十八大主題,必須準確把握確定這一主題的時代背景,清醒認識我們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關鍵取決于我們能否牢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
黨中央高度重視報告起草工作。10個多月來,胡錦濤同志先后主持召開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兩次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報告起草工作的情況報告,審議修改報告稿。習近平同志8次主持召開起草組全體會議,研究部署報告起草工作。
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對報告起草工作提出許多重要的意見。政治局其他委員也做了認真的修改。
從瑞雪紛飛到春光明媚,從炎炎夏日到秋風送爽,起草組多次召開小組工作會議,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報告送審稿的審議意見和胡錦濤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研究討論報告的修改工作。
一場場深入討論、一次次認真推敲、一遍遍仔細修改……10個多月時間里,起草組同志反復就報告起草涉及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展開討論,報告稿就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步豐富、完善、成熟。
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全黨智慧。黨的十八大報告是反映全黨意志、體現人民意愿的報告
“要加強學習,提高思想理論水平;要深入調研,凝聚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智慧;要發揚民主,進行深入思考和大膽探索。”胡錦濤同志從報告起草工作伊始就反復強調。
調查、起草,再調查、再起草,把調查研究工作貫穿起草工作始終,是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
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起草一部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報告,必須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全黨智慧。
1月6日,在報告起草工作啟動第二天,中央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解放軍各總部、各大單位黨委,各人民團體黨組發出《關于對黨的十八大報告議題征求意見的通知》,決定對黨的十八大報告議題在黨內一定范圍組織討論,廣泛征求意見,同時通過一定方式征求部分黨外人士意見和建議。
“我們深刻意識到,只有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廣泛汲取廣大黨員和億萬人民在實踐中得到的新舉措、新經驗、新創造,才能使報告具有時代性、指導性、操作性。”報告起草組負責人深有體會地說。
2月上旬,起草組派出7個調研組,分赴12個省區市開展調研,召開各級各類座談會44次,對城鄉社區、工礦企業、農牧水產基地等116個單位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各地現代化建設和體制改革的實際情況。這些調研成果為報告起草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了更深入地研究一些重大的理論和實際問題,探討改革和發展的重大舉措,3月15日,按照中央部署的15項重點課題要求,46個承擔單位先后派出101個調研組,足跡遍及29個省區市,召開座談會1073場,深入1433個單位實地調研,形成57份調研成果。
一次次調查,讓我們黨更加了解到實踐的發展與人民的需要;一次次研究,讓報告起草有了更深厚的思考與更廣闊的視野。世界上很少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如此高度重視調查研究。
8月11日,中央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軍委總政治部,各人民團體黨組發出《關于對黨的十八大報告稿征求意見的通知》,在黨內一定范圍組織討論、征求意見。
涓涓細流,匯聚成河。
8月27日至9月4日,中南海懷仁堂,胡錦濤同志主持召開7次座談會,包括31個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4次、18家軍隊大單位軍政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兩次、8個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座談會1次,當面征求他們對黨的十八大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
9月3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與會者就努力實現穩增長、調結構目標,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化基礎教育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加大制度反腐力度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胡錦濤同志認真聽取發言后,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感謝,并指出,同志們本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精神,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對修改好報告很有幫助。報告起草組要認真研究吸收大家提出的意見。
海納百川,氣象萬千。
截至9月5日,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統計征求意見人數共4511人,反饋對黨的十八大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總計121份。經匯總,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2400條,扣除重復意見后,原則性修改意見208條,具體修改意見1674條。同時,中央還委托中央統戰部兩次聽取部分黨外人士意見,起草組還當面聽取了部分退休老同志的意見。
此后半個月,根據中央精神和要求,文件起草組全面匯總、認真研究、逐條分析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對報告稿共作出增寫、改寫、文字精簡507處,覆蓋包括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內的126個單位的909條意見和建議,其中覆蓋黨外人士意見39條。
一稿、兩稿、三稿……經過反復征求意見,報告稿作出了許多重要修改:
——在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問題上,由原來的“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改為“平等接受教育”,“義務”兩個字的刪改意味深長;
——明確提出“改革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為日后進行相關部門整合、理順監管體系提出政策導向;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新提法,有望使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快;
——在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上,普遍用“社會保障”代替“社會保險”的表述,進一步強化社會保障這項基本制度……
11月1日至4日,黨的十七屆七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200名中央委員、165名候補中央委員,以及列席會議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和有關負責同志分組討論了十八大報告稿。文件起草組根據全會分組討論所反饋的196條意見,其中原則性修改意見15條,具體修改意見181條,對報告稿作了41處修改,提交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修改后再次提交全會分組討論。各組經過認真討論,又提出5條意見,起草組建議修改1處。4日下午,黨的十七屆七中全會表決通過了修改后的十八大報告稿,決定正式提交黨的十八大審議。
11月8日,黨的十八大開幕式上,一份份厚達64頁、近3萬字的十八大報告,醒目地擺在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的座席前。
黨的十八大代表是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選舉產生的,他們來自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對實際工作和群眾意愿有深刻的了解。大會召開前,代表們采取了不同方式,認真聽取了所在選舉單位黨員群眾對十八大報告的意見,并且把他們的期盼和愿望帶到大會上來。
代表們普遍認為,黨的十八大報告高瞻遠矚,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以至十年的工作成績和基本經驗,在深入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后五年和更長時期的奮斗目標和任務。
“報告有實踐基礎,有理論創新,有全局視野,有戰略謀劃。”
“報告是一個突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的報告,是一個動員全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共同創造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來的報告。”
“報告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前瞻性、戰略性、可操作性,是新形勢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
特別是很多來自基層的代表注意到:十八大報告論述簡明扼要,語言通俗易懂。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到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從用24個字概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重申兩個百年目標……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提法、新亮點不勝枚舉,令人耳目一新。
十八大報告中,一個個生動的字眼更加貼近百姓,一個個明確的目標更加鼓舞人心:“努力建設美麗中國”使人們看到了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光明前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寄托著“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的美好希望……
十八大召開期間,起草組根據分組討論兩輪反饋的158條意見,對報告稿又作了19處修改。
黨內外、海內外對十八大報告的熱烈反響表明,報告是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全黨智慧的結晶,是反映全黨意志、體現人民意愿的報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