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深圳國際化已破題
南方網訊 記者 孫天明 在多年前就提出建設國際化城市之后,深圳國際化程度究竟如何?昨日,深圳舉行高規格國際化城市建設研討會,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稱深圳國際化建設已破題和開局,將向深入推進轉變。他表示深圳將完善國際化的法規制度,使全社會更加嚴格守規矩。
去年的同一時間,深圳首次舉辦國際化城市研討會。今年,共有26位來自政、商、學界的嘉賓發表演講,深圳各區及多個部門負責人也到場聆聽,汲取養分。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吳建民表示,研討非常有價值,希望深圳市能將這一研討會堅持下去。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表示,深圳的國際化城市建設,已經從破題、開局向深入推進轉變。在新的發展時期,如何以國際化視野來更新觀念、推進改革,如何形成一套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體系,如何應對“走出去”中的各種新問題、新矛盾,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王榮說,深圳在城市管理、市民素質、法制水平、文明程度等方面與世界先進城市還有較大差距,深圳應明確自身所處的位置,找準未來的方向,不自滿、不松懈、不停步,保持清醒、冷靜的態度。
他表示,未來將把深圳建設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佳基地,同時打造全球優秀產品走進中國的最佳窗口。而法治環境是城市得到國際認同的基本條件,將不斷完善國際化的法規制度,使全社會更加重視立規矩,更加嚴格守規矩。
在昨日下午,同時舉行了深圳國際化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的專家評審會。南都記者了解到,這一指標體系由市外事辦和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等單位聯合開展,已完成初稿,有望盡快出爐,將成為深圳建設國際化城市的重要參考。
觀點點擊
官僚化阻人才引進
官僚太多了市民的空間就小,國際化的空間就小。官僚化程度低一點國際空間就會大一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我生活在新加坡,感覺新加坡什么資源都沒有,就是有人才,制度是人積累的,經濟發展也是人創造的。文明行為的國際化和企業、產業不同,既請不進來,也走不出去,關鍵還是人才。
深圳城市過于官僚化,成為人才引進的阻礙。新加坡是一級政府,深圳是三級政府四級管理,官僚太多了市民的空間就小,國際化的空間就小。官僚化程度低一點國際空間就會大一點。為什么國際人才能到新加坡去,因為其官僚化、行政化非常少。新加坡的大學、研究所、企業、醫院都沒有行政級別,四所大學三所大學的校長是外國人,如果講究行政級別就做不了,只能要自己的內部人做。
深圳的事業單位應該全部取消行政級別,包括大學、企業、醫院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引進國際化人才,如果人才進不來什么都進不來,人才進來以后技術也進來了,文明也進來了,什么都進來了。
此外,現在都在談社會管理,但是社會管理目標不明確,社會管理經常變成管理社會,導致有太多激發社會矛盾的機制,比如城管、協警等,社會管理應該是讓社會自我管理,如果能把人、市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社會管理的目標就達到了。
缺少大學難以國際化
福田區缺少大學,沒有一個大學當基地,將很難國際化。
———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
福田作為深圳中心區,由于缺少大學,很難實現國際化。國際化一方面要有現代化、全球化、知識型的經濟、企業、服務業,這就要有城市中心區,比如說紐約曼哈頓,上海浦東陸家嘴,深圳現有的條件是福田區的城市中心已經成型了,但是福田區缺少大學,沒有一個大學當基地,將很難國際化。
提議深圳本著務實的態度先創辦深港研發中心,之后一步步發展成珠三角研究院、華南聯合學院,最后可能發展成華南聯合大學。
研究所、大學如果真是國際化的話,經常辦論壇、科技活動,帶動人員交流,這是國際化的一個元素。現在來深圳的人很多,到高新區,到大學,到企業,但是來了就走了,如果真的國際化了,人家來了會呆一個禮拜開會甚至呆三個月,學術度假六個月、一年。
福田生活成本太高
福田要提升品質,適度控制生活成本,但是對于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絕對的成本降低確實也不太現實。———福田區長楊洪
福田有的企業15年中搬了12次家,相當多的企業在福田不能集中辦公,有的將生產環節、倉儲環節搬出了福田,但總部、高端研發都不愿意搬,從成本來分析,福田的綜合成本不算太高,雖然顯性成本居住、交通、醫保等不低,但是企業會考慮隱性成本,比如制度、人文、法制以及產業配套等。
縱觀國際化城市的發展現狀,基本處于一高兩低的狀態,一高就是顯性成本一般都比較高,比如說東京、倫敦,房價和一些生活成本比較高,兩低是產業配套成本是比較低的,同時它的制度化成本、人文成本也比較低。從福田來講,福田的成本,從生活成本來講確實是比較高,去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是5.4%。大家可能感受比較強烈的就是福田房價比較高,不過這確實是很難降得很低。福田要提升品質,適度控制生活成本,但是對于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絕對的成本降低確實也不太現實。
針對吳家瑋的說法,楊洪回應稱,按照市里的部署,福田正在建立特色專業學院,作為福田彎道超車的辦法,希望在福田多一些這樣的學院。
采寫:南都記者孫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