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建在家門口,桐梓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家
一個個園區,一座座工廠,一個個車間,一條條生產線,一個個忙碌的身影,10月17日記者走進遵義桐梓縣重慶工業園(楚米工業園)區時看到了只有在沿海地區才能看到的情景。
◎工廠建在家門口
陳春琴,今年21歲,是桐梓縣茅石鎮人,現在是桐梓縣重慶工業園(楚米工業園區)遵義天祥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生產工人。
“以前挺想出去打工的。”陳春琴說,去年在她家不遠的楚米鎮開始建工業園區,今年三四月份的時候,工業園區內就有廠區建好招工,她報名并參加了當地政府組織的去江蘇昆山、重慶等地進行的培訓,回來后便在遵義天祥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做了一名生產線上工人。
“現在不羨慕村里的姐妹們了,我也可以在工廠里面上班,掙更多的錢,而且還可以經常回家。”陳春琴說。
遵義天祥科技有限公司廠長郭興輝告訴記者,遵義天祥科技有限公司是臺灣大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陸投資的第七家筆電配套生產廠家,也是桐梓重慶工業園首家入駐的筆電配套企業,更是貴州省首家入駐的IT筆電配套臺資企業。郭興輝說自己是四川人,1995年就去沿海打工,從儲備干部到拉長、領班到現在的廠長,他怎么也沒想到有這么一天會跟著老板將廠開到內地,也縮短了他和家的距離。
◎“遠在他鄉的兄弟快回來上班”
“我現在想通過你們,告訴我們村在外面打工的兄弟姐妹們,叫他們回家來上班。”在桐梓縣重慶工業園汽摩園一家摩托車生產公司,工人胡澤奎的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澤奎告訴記者,2002年17歲的他南下去廣東打工,在外一呆就是近10年。去年結婚生子,為了照顧家里,他回到老家,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直到今年7月。
“現在好了,我學到了技術,找到了工作,還能每天回家。”胡澤奎掩飾不住臉上的喜悅說,今年7月份,在重慶總廠去學習培訓了半個多月后,他成了廠里的工人,工作就是組裝出口摩托車,工資底薪1500元,對于他來說,雖然沒有外面的高,但能兼顧家里。胡澤奎稱現在廠里50%以上的工人都是從外面回來的。
據了解,桐梓重慶工業園是桐梓工業園“5+1”組團之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位于桐梓縣城東北方向,距縣城5公里。桐梓工業園距重慶市主城區180公里,離貴陽市195公里,交通運輸便捷。桐梓重慶工業園作為黔渝兩地合作的標志性工程,著力打造電子信息、新材料、裝備制造三大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