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評論:諾獎評委意在攀附中國文學市場
鳳凰網文化訊 瑞典學院10月11日宣布,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莫言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著名評論家白燁接受了鳳凰網文化記者獨家對話,以下為對話實錄:
剛聽到這個消息,首先是祝賀,畢竟是100年來第一個華人獲獎。不過現在意外之中又在情理之內。所謂意料之外就是,覺得世界對中國文學的認識和看法還是應該在需要一定的時間。情理之內是覺得,我們的作家在資格方面也確實夠了。但是這次莫言的獲獎我覺得也確實說明一點,可能諾貝爾的評價標準在稍稍的發生一些變化。原來是比較要求政治立場獨立的作家和對政治體制有一定批判性的作家。當然,可能近年來也是受制于中國市場的急劇擴充,諾獎評委或許也很難不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攀附中國文學市場,因為已經很難無視了。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從未存在過脫離政治的文學。政治和文學有各種各樣的關系。當然,諾獎如果能在基本的文學標準的前提下,對中國作家寫作中的政治因素有一個比較寬容態度的話,也是好事兒。
至于中國作家怎么做可以更接近這種西方世界的價值標準,使得作品在國際市場上更被接受,一方面是多描寫一些人類共同的情感、而非僅僅局限在我們本國的政治秩序上。這需要從語言和敘事等多方面調整。涉及到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作品的宣傳力度,需要作協,政府各種相關部門的扶植。從推薦方式的轉變、資金的投入,到熟知國際圖書市場、圖書展覽等等方面入手。當然,還有,花大價錢請一流翻譯家。
至于在中國現有的政治條件下,會不會對作家的寫作有束縛。這點其實并不像以為的那么嚴重。在任何一個國家,自由都是相對的。在中國,可以說,只要你不涉及國家領導人、民族、宗教等等幾個方面的話,其實可以創作的余地還是很大的,這同時也需要一個作家的巧妙。
所以這次莫言獲獎最大的一個意義在于諾貝爾一定程度上放寬了他選拔作品的政治尺度。我們現在的一流作家在能力上和世界一流作家也是可以比肩的,有了這兩個保證,拿在未來數年,是否還會有中國作家獲獎,我想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的。
雖然獲得諾貝爾也遠不是文學唯一的方向和參照,但是讓我們多幾個和世界一流作家對話的機會也是一件很高級的事兒。
至于我們國內自己的獎項,我覺得就不太好說也不太好比的。中國的文學獎項體制化色彩還是比較明顯的。所以現在也急需建立一個民間的、需要基金會扶持的,以鼓勵華人文學為目的的獎項,但這肯定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做的,而且這里面還不單單是錢的問題。有不少比較尷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