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政治表態歐盟不買賬 對華光伏產品發難幾成定局
默克爾訪華就光伏問題作出政治表態
盡管歐洲光伏制造商7月24日向歐盟提起的對華“反傾銷”調查申請要到本周的截止時點才會得出立案或不立案的結論,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最終答案恐將是歐盟已確認擬對華光伏產品正式發難。
號稱歐盟最有權勢女人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剛剛結束訪華離京,并留下“希望歐盟委員會、有關企業與中方一起嘗試通過溝通交流來排除和解決問題,不要啟動反傾銷程序”的言論,但話音未落,歐盟委員會(以下簡稱歐委會)便駁了默克爾的面子。
這頗有些 “人走茶就涼”的意味。但接近此案的權威人士透露,因為歐盟具有發起貿易調查的權利,成員國無法干預,因此盡管德國總理在中國作出了政治表態,但也僅僅屬于外交層面,法律層面還需要看歐盟的決定。
傳歐委會擬立案調查
根據日程安排,9月6日前,歐委會需決定是否針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立案,但有媒體報道說,8月31日歐盟就已向中國駐歐盟使團發出照會,確認將對中國企業出口歐洲的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求證后得知,盡管未正式發布,但立案幾成定局。一家國內光伏企業的人士也告訴記者,對反傾銷企業早已有所準備。
盡管如此,歐盟若最終發難,后果仍不堪設想。歐洲是中國第一大光伏產品輸出地,德國和意大利市場更是重中之重。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光伏組件有74%安裝在歐洲。
根據程序,歐盟將向被訴企業發放問卷,給予1~2個月的答復時間。在立案60天到9個月之間,歐委會將作出初裁,企業也有被征收臨時反傾銷稅或繳納保證金的可能。
從目前記者掌握的信息來看,歐盟并沒有針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補貼立案,但光伏巨頭英利公司總裁特別助理陳卓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歐盟恐怕并非沒有這方面的打算,這可能是一個貿易救濟的技術性問題,以前也有先立反傾銷而后反補貼的案例,最后兩項調查結果一并公布。
案件終裁時間大概在明年底,如果作出肯定性裁決,對中國企業的打擊無疑會超過此前美國的“雙反”。
上述權威人士告訴記者,反傾銷稅率高低主要看調查期、調查范圍和替代國,調查期很可能選擇去年年中至今年年中,由于光伏產品價格每年都有下調,因此距離現在越近,被判定傾銷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調查范圍也可能要比此前美國 “雙反”要廣,美國只是針對電池片,而歐盟則可能針對所有零部件和成品。
“不管稅率是否會高于美國此前針對中國的約30%的反傾銷稅,歐盟若作出肯定性裁決,對國內光伏產業的打擊無疑是企業難以承受的。”陳卓說道。
默克爾政治表態難挽局面
上周,默克爾在訪華期間曾不止一次提及希望通過磋商解決中歐光伏產品糾紛。她在會見記者時明確表示,希望歐盟委員會、有關企業與中方一起嘗試通過溝通交流來排除和解決問題,不要啟動反傾銷程序。“現在還有時間,所以最好是協商加以解決!
但上述接近此案的權威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為歐盟具有發起貿易調查的權利,成員國無法干預,因此“溫家寶總理和默克爾的聯合公報對此案是沒有實際影響力的”。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曾表示,目前中國光伏巨頭聯名上書商務部,期待國家部門通過政治協商、貿易談判等途徑解決此事,不過效果尚未顯現。企業唯有期待德國總理能盡快說服歐盟相關人員,避免對華企業發起“雙反”調查。
但上述人士并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說,除非默克爾力壓德國發起訴訟的企業主動撤回訴訟,要不然歐盟就必須作出積極回應,立案也就不可避免,但默克爾要壓制國內企業放棄該案基本上沒有可能!皻W洲目前局勢不好,貿易保護主義的聲音很大,默克爾如果強壓,自己的執政地位會受到威脅,況且其執政聯盟內部也有人對該案持積極支持態度!痹谶@種情況下,默克爾也只能作出對中國示好的表態就行。
陳卓也有所懷疑,認為默克爾雖然很有政治影響力,但最終決定權還在歐盟,這就好像是一個地方政府官員去干預中央政府的事情,恐怕默克爾難以在這兩天內將此案“擺平”。
最終“和解”可能性仍較大
默克爾回天乏術,歐盟若果真作出肯定性裁決,光伏產業在今年會接連遭受來自美國和歐盟的重創。
沈宏文說,國內光伏產業“人心惶惶”,對歐盟最終決定非常關切。若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展開雙反調查,國內光伏企業有可能面臨滅頂之災,過半光伏產品將喪失競爭力,出口量大幅縮減,企業盈利能力將受到嚴峻挑戰。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本定于昨日(9月4日)在商務部召開、由部委和光伏巨頭商議對策的會議臨時取消。
但業界也有聲音認為,事實上企業并不需要過度擔心,歐盟此前也曾對中國數據卡等發起貿易調查大案,但最終都不了了之。如上述權威人士表示,此次歐盟立案和最后裁決還是兩回事,立案的目的是希望中國在其他方面讓步,比如說政府采購協議、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投資保護協定等。“歐盟不會有勇氣真的裁決給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畢竟這個時候他們有求于我們的更多。”他認為,立案是歐盟根據法律必須啟動的工作,對此政治家不能影響法律的實施,但不排除歐盟高層和中國高層內部協商,雙方作出一些讓步,最后不了了之的可能性。
中國手中也還有反制之牌可以打。8月17日,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江蘇中能硅業聯合向商務部遞交申請,要求對歐盟出口中國的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商務部已經受理此案。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從德國進口了7.64億美元的多晶硅材料和3.6億美元的銀漿原料,累計從海外采購約400億元的光伏電池生產設備,其中德國和瑞士等歐洲國家產品占近五成。
上述人士說,如果歐盟征反傾銷稅,我們反制,那就會形成貿易戰。中國的光伏產品每年出口歐盟達200多億美元,快占到出口總額的10%,如果在這一領域出現貿易大戰,對雙方的后果都很嚴重,誰也承擔不了這個(后果)!八,歐盟最后裁決收懲罰性關稅的可能性不大”。
陳卓也告訴記者,默克爾不止一次在華就光伏問題表態,這本身就是很積極的回應,雖然短短一兩天內很難影響歐盟的態度,但她在中國的表態至少說明中歐談判之門仍是打開的,日后通過產業合作獲得較低稅率乃至終止調查的可能性并非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