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或同步放松貨幣 貨幣放松難成“救命稻草”
盡管中美股市上周末的表現截然相反,一上一下,但由此透露出的政策信號是一致的:中美同時放松貨幣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8月12日,美國銀行分析認為,上周五美國股市全線走高的原因,是市場在提前消化美聯儲推出的第三輪量化寬松(QE3)。因此,標準普爾500指數連續六個交易日告漲,實現2010年12月14日以來的最長漲勢。
中國的情況不同。上周中國公布的7月份的相關數據則弱于市場預期。一位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7月多項經濟數據均低于市場預期,令市場對央行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有了更多的期待。”
中美貨幣寬松預期上升,但多數分析師對此并不看好。上述分析師就對記者表示,“即使各國推出寬松貨幣政策,最終能產生的效果卻可能并不能盡如人意。”
中國數據影響全球
“7月多項經濟數據均低于市場預期,令市場對央行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有了更多的期待。”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國經濟能否實現穩增長目標,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的反彈是關鍵,而目前情勢并不樂觀,因此央行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可能性的確大大增強。”
新加坡華僑銀行分析師謝棟銘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有意思的是,全球市場也將中國數據作為支撐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市場的邏輯是弱于預期的中國經濟數據將會迫使中國央行推出進一步寬松政策。”
盡管,上周五歐洲股市收低,進而結束了連續5個交易日上漲之勢,但是投資者依舊認為,包括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內的官員將宣布刺激政策的預期對股市構成支撐。另外,投資者正期待本月晚些時候舉行的美聯儲年度經濟研討會以及9月12日開始的關鍵政策會議。
效果或難如人意
在市場人士看來,中國貨幣放松已經迫在眉睫。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表示,“綜合更多指標看,中國經濟第二季度并不是底部,第三季度才可能見底。政策應該繼續放松,尤其是需要下調準備金率,再次下調窗口可能就在近期。”此外,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更預計,除了存款準備金率年末仍有200個基點的下調空間之外,央行仍可能在第三季度下調一次基準利率。
然而,中國央行年內多次下調基準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的放松方式也令不少市場分析人士擔憂。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貨幣條件過于寬松會帶來潛在的通脹和資產泡沫壓力,而改革動力減弱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會帶來潛在增長能力下降,由此將導致中長期經濟增速放緩。
興業銀行首席經學家魯政委更表示:“年內的基準利率恐怕不適合調降,因為前面的兩次調控已經看到了房地產銷售的迅速回暖,這給未來的房地產調控帶來困擾。利率調控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上述銀行業分析人士同樣認為:“今年以來,中國央行已經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及利率,美聯儲及歐洲央行也多次采取不同形式的寬松舉措,但是效果相當有限。因此,在當前市場信心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再次的貨幣政策放松依舊很難產生好的效果。”
美國銀行也認為,既然市場已經提前消化了QE3,那么,美聯儲如期在9月推出QE3,未必能產生什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