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貴陽工業提速及其“綠色轉身”
圖為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型生產線。
中煤盤江進入試生產。
貴州航宇科技先進鍛壓技術。
皓天LED藍寶石生產加工技術。
國家數字內容產業園,是培育和扶持數字內容產業的服務機構和載體。
兗礦開陽年產50萬噸合成氨項目已建成投產。
-題記
寒潮中逆勢而上。
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貴陽工業奮力爬高,半年規模經濟完成總產值創造了21%的高速增長,已實現省下達的“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發展目標。同時,產業結構更加完善,企業效益不斷提升。
然而,貴陽工業“總量少、規模小、層次低”的矛盾仍然存在。國發2號文件的出臺,為貴陽工業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省委、省政府支持貴陽市加快發展推進大會的召開,為貴陽工業提供了更多政策支撐。
機遇中順勢而為。
貴陽工業,在綠色轉型中正實現新的跨越。
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浪潮之中,在全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之下,在“十二五”發展的關鍵之年,貴陽工業經濟已到了提速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搶抓機遇、實現跨越?這決定著我們能否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使命。
綠色轉型的空間突破
今年以來,我市實施了“三個一百”工程,分別確保100個以上總投資超千萬元項目開工、建成、達產。重點圍繞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解決好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土地供應、資金籌措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形成合力縮短項目建設周期,促進項目盡快建成投產。
為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我市大力實施園區建設“234計劃”,通過3至5年努力,培育2個千億級園區,3個五百億級園區,至少4個園區成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堅持將其作為承接工業發展的基礎支撐,著力提高產業關聯性和耦合度。
綠色轉型的機制突破
我市依托“金工工程”建設,建立工業經濟運行調度中心,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走勢和主要產業市場動態的監測,增強對宏觀經濟運行的駕馭能力。加強對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的調度和保障,確保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搶抓黔中經濟區規劃時機,促進區域內礦產資源、大宗原料的有效配置,保障工業發展需求。
目前,我市的特色工業已形成相當規模,在延伸產業鏈等效益提升上有良好的基礎。通過政策引導和分類指導,培育一批規模優勢突出、帶動作用明顯、競爭能力強的大企業,實現超常規發展。圍繞中鋁貴州分公司、貴州廣鋁、奇瑞客車、開磷集團磷煤化工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推進產業鏈延伸及產業幅拓展,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轉型和生態產業體系建設,力爭3年內優勢產品本地配套率達到70%以上。
綠色轉型的瓶頸突破
按照“十二五”末電力負荷需求兩倍于“十一五”末的目標,強化電網建設綠色通道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推進電力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構建結構合理、網架堅固、安全可靠、適度超前的現代化電網。在國發2號文件“建設清鎮—黔西—織金煤電鋁、煤電化循環經濟示范基地”的政策框架內,解決好重點能源保障,大力推進煤電鋁、煤電磷、煤電鋼、煤電化等四個一體化進程。
我市大膽嘗試財政性工業發展資金的融資功能,加強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和集聚社會資金的引導力度,用資本力量推進產業發展。整合銀行、證券、保險、私募基金、金融租賃、擔保等資源,打造“貴陽市工業投融資服務中心”、“貴陽市產業鏈培育中心”、“貴陽市大宗中藥材儲備中心”等,幫助企業突破資金瓶頸。發揮市級擔保行業協會、小額貸款行業協會作用,引導組建緊密擔保聯盟或多元化股份參與的貴陽市融資性擔保集團公司,以促進銀行業金融創新。
貴陽工業,正經歷一場“大調整、大開放、大實干”的戰役。在生態文明引領下,要實現傳統產業高端化、特色產業集團化、高新產業規模化的局面,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