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發債降薪:王傳福苦撐新能源全產業鏈
在產業收縮和降低成本兩者之間,比亞迪選擇了后者。比亞迪在6月26日下午發布了《關于2012年6月-9月績效獎額度調整通知》,計劃對今年6-9月的公司員工績效獎統一下調,績效獎額度由原本的33%降低至15%。
降薪再次被部分員工認為是變相裁員。但另一部分員工則淡然看待降薪,“職場上的人就像NBA的職業球員,總會有離開的一天,抑或是被離開。所以對于工作盡心盡力即可,但也不要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在這(比亞迪)。你炒它或它炒你都有權力。”
這是繼去年8月降薪后,比亞迪第二次大面積降薪。由于汽車業務持續低迷,比亞迪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但是此時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依舊在堅持打造自己的新能源產業帝國。
2010年比亞迪危機之前,其制定了以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為主導的新能源規劃,整個產業鏈條很長。“要保證鏈條的運行,需要傳統汽車業務像兩年前一樣賺錢,為其他業務‘輸血’。但目前比亞迪只有依靠其他方式籌備運行資金。”一位業內分析人士稱。
汽車業務低迷
比亞迪的降薪文件顯示,2012年6-9月績效獎下調如下,A級績效獎額度為0,G-B級、H級以及操作工績效獎額度均統一下調至15%。
據2011年比亞迪年報顯示,公司雇員的工資及薪酬費用開支共計69億元,不考慮其他額外因素,比亞迪6-9月薪酬約17億元。有證券分析師稱:“以員工薪酬收入降低14%計算,比亞迪可通過降薪節約人力成本2.4億元。”
比亞迪高層對于降薪的解釋是:由于外部經濟環境不樂觀,公司效益出現了比較大的下滑,特別是占據整個業務48%的汽車業務遲遲未能達到預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今年1月至5月比亞迪汽車銷量為17.67萬輛,比去年同期19.99萬輛下滑11.56%。
7月2日,廣州一家比亞迪經銷商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的情況很糟糕,第一季度的狀況還在持續,“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賣到130多輛,有時候還會多一點,最近半年都是這種狀況。”
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仍舊在下滑,今年5月占有率為40.3%,同比下滑3.3個百分點。“整體趨勢還會延續,現在經銷商,特別是自主品牌經銷商
日子很難過。”廣州汽車銷售協會秘書長熊雙玲說。按照熊的調查,在廣州市場經銷商庫存普遍高企,按照正常情況經銷商庫存為1.2個月,但目前不少經銷商已經超過了2個月,有些經銷商甚至高達3個月。
上述比亞迪經銷商并沒有透露其庫存量,但他同時表示,幾乎所有自主品牌經銷商都面臨庫存問題,“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經銷商也應該考慮給廠家一些壓力。”
經銷商的壓力事實上已經轉給了比亞迪,據一位接近比亞迪的消息人士稱:“因為經銷商銷售不暢,比亞迪的現金流壓力也越來越大。”
此時的比亞迪,業績已經連續走低。2011年比亞迪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為6.29億元,同比下降七成。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單季凈利潤僅為2700萬元,同比降幅高達九成,預測今年1月至6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75%到95%。
6月20日,比亞迪正式發行30億元5年期公司債,募集資金擬用于償還銀行貸款、調整公司債務結構,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比亞迪稱,此次發行募集資金擬用15億元償還短期銀行借款;剩余15億元擬用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其中13億元用于汽車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制造,另外2億元計劃投向惠州比亞迪電池。
汽車和新能源產業鏈都想要
沒有人否認,一旦王傳福完成設想中的新能源全產業鏈布局,比亞迪將壟斷中國新能源產供銷研整個價值鏈,所以資金壓力下的王傳福,并沒有動搖其打造新能源全產業鏈的計劃。
從公開數據來看,危機下的比亞迪并沒有收縮業務的意愿。比亞迪最近三年的營業額成低速上漲趨勢,2009-2011年,比亞迪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1.14億元、484.48億元和488.27億元,后兩年同比增長17.84%和0.78%。
但其凈利潤卻大幅度下滑。最近三年其凈利潤分別為37 .94億元、25.23億元和13.85億元,后兩年同比下降33.48%和45.13%。主要原因是汽車業務的低迷,同時2010年前大規模推進的新能源產業鏈,并沒有為比亞迪帶來顯著效益。
2009年比亞迪年報顯示,實現凈利潤為37.94億元,同比大增271.46%。比亞迪激進擴張,四處尋求收購對象,其中成功的包括美的三湘客車、寧波的一家電池公司、日本的模具廠、西藏扎布耶鋰業,還曾有意收購多家公司,其中包括美鋁輕量化汽車零件業務。
此外王傳福開始建設新能源全產業鏈條。在2010年前后,比亞迪表示其新能源戰略輻射了新興行業,從風能到太陽能。產業鏈條不斷延長,從礦石、工業硅、高純硅、多晶硅、切片、模組、安裝、太陽能電站,到太陽能電站里的電池補償。
當年12月,比亞迪投資12億元在惠州布局建立LED生產基地。“通過運用比亞迪的鐵電池技術,比亞迪所生產的太陽能LED路燈有著先天的環保優勢。”
王傳福擴張產業選擇標準,依據比亞迪坪山基地的“未來村”建設的需要而定。“未來村”屋頂的太陽能發電裝置,以及屋旁七八座風力發電機產生的能源,都經由儲能電站進行能量儲存和轉化,以滿足建筑物內全部電力需求和出行所需電動汽車的充電電力。
比亞迪自行生產了該住宅里的太陽能發電裝置、風力發電機、儲能電站、凈水裝置,以及建筑物本身和生產太陽能電池面板所需的硅材料。
盡管最近兩年比亞迪遭遇主營業務困局,但王傳福并沒有停下這些需要“輸血”的業務。今年年初,比亞迪在河北省張北縣建成了一個集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儲能和智能輸電的電池蓄能電站,總投資達120億元。
在王傳福看來,新能源產業各大業務板塊的聯動首先在于研發端的整合,電動汽車電池的技術可以運用到太陽能電池中,手機上的技術也可以運用進去。“但這一切都取決于汽車業務是否能‘二次騰飛’。”上述業內分析人士稱。
汽車還是新能源產業,王傳福覺得不是一道單選題,但是否能同時進行還有待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