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玉朱清時陳平原 狠批大學狂躁病
奧一網訊 記者莊樹雄 昨日,武漢大學原校長劉道玉、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和北大中文系主任陳平原三位中國高教領域有名的專家,在深圳特區報名家論壇上就“國民教育與高校改革”一題進行深入探討。
大學教育質量下降“要學到真才實學,就出國”
年屆八旬的劉道玉雖然聽力下降,昨天依然作了慷慨激昂的發言。他說,中國大學“病”了,患了“狂躁病”,其“臨床表現”是:道德滑坡、精神虛脫、學術泡沫。他認為,十多年來中國大學的合并、擴招狂潮,乃至大學改名、升格、校慶泛濫,都是“狂躁病”使然。
有觀眾提及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及“出國熱”的問題。朱清時認為,教學質量下降,一方面是大學經過擴招的“灌水”后,含金量比起二三十年前大大下降。另一方面,因為大學的“官本位”,學校不以追求學術卓越為目標,老師們忙于找項目、寫論文,教材、課程老化而不愿意更新,學生們沒有學到真本事。
朱清時還認為,現在很多大學的專業設置跟社會需要嚴重錯位。
陳平原也認同當前高校專業布局不合理。“現在什么專業不好找工作?中文系的學生就業還比較好,最傷心的其實是金融系,連師范大學都成立房地產學院,農業大學都成立金融學院,但今天熱門,四年后可能變成冷門。”他說,技能型的高校盡可能往市場靠還可以理解,但綜合性大學的專業設置如果過多受制于市場就會有問題。
“有一位老師直接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你們要想混,就在國內繼續學下去;要學到真才實學,就出國。”劉道玉認為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大學功能定位歪曲,大學和培訓機構混淆,只是幫助學生求得職業技巧,而不是培養全面、負責任的公民。“
“大學病”怎么治根源就是大學的“官本位”
“大學病”怎么治?劉道玉認為,治療之根在教育部,但醫生不能給自己開刀,最終還是要請第三者。他建議在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一個內行的、富有改革精神的教育改革規劃小組,制定中國教育的改革方案。
朱清時認為問題的根源,就是大學的“官本位”,“大學行政化嚴重,誰的官大誰說了算,而不是誰掌握真理誰說了算。我們所說的去行政化,是要去掉這種官本位思想。”
“比如盲目擴招,校長肯定知道會影響教學,但領導考慮的是政績,擴招、改名、辦校慶是政績工程。而踏踏實實搞教學,效果可能要一二十年后才顯現,那就等于為他人作嫁衣裳,只考慮政績的人是不愿意的。”朱清時說,為了打破這種困局,就要讓中國高校恢復本來的面目———學術機構,學校的唯一推動力是“追求學術卓越”,這樣大學才有生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很困難,或許要經過一二十年。
陳平原認為目前大學出現的問題,應該看到整個社會的問題“很多問題,受制于當前的校長遴選、撥款機制以及學校評價、管理方式等,這些是教授、校長都解決不了的。”
陳平原坦言,他并不寄望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能對大學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一方面,好大學改革動力不足,另一方面,他們承受了太多公眾的關注和關愛,“北大的任何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很難做體制上的革新。”陳平原說,他在北大工作30年,眼看著很多北大的改革有始無終。
中國大學診斷書
臨床表現:
1、道德滑坡,學術泡沫
2、教育質量下降
3、專業設置跟社會需要錯位
癥狀:大學合并、擴招狂潮,改名、升格、校慶泛濫
診斷:狂躁病
病因:大學的“官本位”
處方:1、去行政化。2、教育部無法給自己開刀,要請第三者。
醫師:朱清時劉道玉陳平原
過去的醫學院,兩三個學生就可以解剖一個尸體。現在有嗎?以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就有很多實驗讓他們做,現在學生多了,實驗室不夠,很多實驗課都取消了。
另一方面,因為大學的“官本位”,學校不以追求學術卓越為目標,老師們忙于找項目、寫論文,教材、課程老化而不愿意更新,學生們沒有學到真本事。———南科大校長朱清時
最傷心的其實是金融系,連師范大學都成立房地產學院,農業大學都成立金融學院……
———北大中文系主任陳平原
相關新聞
南科大今年怎么招生
朱清時:耐心再等幾天
在問答環節,第一個具體問題拋給了朱清時,有觀眾問朱清時:南科大今年是自主招生還是通過高考?
朱清時苦笑著說,這是他現在最怕的問題。雖然高考迫在眉睫,南科大也已擬定招生方案上報教育部,但目前尚未正式獲得批復。“但不管如何,南科大一定要堅持改革的道路,不改革、不嘗試新東西,南科大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今年的招生也是這樣。請大家再耐心等幾天。到時會一下子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