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孫優賢:盡快對接“貴州機遇”
提出“三大建設”支撐貴州大產業
院士孫優賢:盡快對接“貴州機遇”
“到過貴州十幾次了,這次來感受跟以往大不一樣。大有啟發,大有震動!”3月6日下午,記者在龍洞堡國際機場采訪了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孫優賢教授。他正要離開貴陽到北京參加一個與貴州有關的會議。論及貴州發展,其言鏗鏘,頗受感染。
這次到貴州,孫優賢院士帶來一個團隊。團隊的調研開場很特別——在甕福集團技術中心與相關人員集中學習討論了一天的國發2號文件。孫院士說:“國發2號文件54條,我全文讀了三遍。孫國強副省長的解讀也很到位。吃透精神,我們好談落實!
孫優賢院士是去年掛牌的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磷化工技術與裝備院士工作站首批進站院士,與甕福合作開展研究工作。
貴州迎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國發2號文件頒發后,孫優賢是最先到貴州的院士。謀勢而動,孫院士與“貴州機遇”的對接首先是“貴州的磷化工技術與裝備已處于世界領先行列,基礎好,發展后勁強,國發2號文件至少有6個地方是關系到我們團隊要干的事。”
記者注意到此次隨孫優賢院士前來考察的有浙江大學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穎研究員、陳積明教授。在他們的名片上有兩個精巧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紅色篆字——求是。
甕福的發展是貴州工業經濟的一大亮點。孫優賢院士的思路是:如何站在世界的角度做大磷化工產業,是甕福今后能否取得更大成就的關鍵。
立足實現這樣的目標,他的“設計”是:“三大建設”支撐貴州大產業。
大團隊建設。首先甕福集團應組織一個大團隊,其中既包括甕福自有的科技人才,也包括國內外的頂尖專家、學者,建立一整套吸引人才為甕福所用的機制,讓更多知名專家、學者到甕福來,為甕福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吸引外來人才,培養本土人才,人才是核心。
大平臺建設。有了大團隊就要有大平臺,尤其是核心平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申報工作應引起足夠重視。此外,積極創造條件,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升級為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如果這樣的大平臺同時為貴州所有,對貴州的發展是大大的利好條件。注定會擴大貴州對全國、全球經濟的影響力。
大項目建設。利用大團隊、大平臺去申報國家大項目,以大項目來全面支撐貴州發展。將甕福將貴州的發展融入到國家的大發展中去。引導創新要素向甕福集聚,向貴州聚集,有益于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的建設,是貴州磷化工、信息產業、裝備制造業等大產業的支撐。
孫優賢院士對貴州有一個很好的提示:科技創新一定要對準貴州產業來創新。技術要“頂天立地”。頂天,即:科技含量高;立地,即:立到行業、立到產業。此外,一個單位搞好了,不能只是一小塊,沒有擴展,這樣搞不大。一個東西出來后,要大規模推廣,向貴州擴大、向世界擴大。比如甕福搞好了,拓展開來,智力國際化,就是領先世界。
“如果我這么干,團隊這么干,甕福這么干,大家都這么干,貴州就干成了!”孫優賢院士表示回去要立即向浙江省的領導匯報,兩省經濟互補合作的時機好、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