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內需增長動力進一步增強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統計公報》),其中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5.4%。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表示,在世界經濟步履蹣跚的大背景下,2011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增長平穩較快、物價逐步回落、結構有所優化、民生繼續改善、社會不斷進步的獨特風景。
《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我國GDP達到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雖比2010年有所回落,但仍明顯快于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繼續上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公布的預測數據,2011年世界經濟增速預計將為3.8%。
《統計公報》還顯示,全年CPI比上年上漲5.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6.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6.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9.1%。各類價格指數呈現高位回落態勢。
在房地產市場方面,《統計公報》指出,調控繼續取得積極進展,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月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逐步增加,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特別是重點城市的房價上漲幅度顯著減緩,部分城市開始出現下跌,有些城市下跌幅度還比較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保障房建設進度加快,2011年新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043萬套(戶),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432萬套,均比2010年有較大幅度增加。
2011年,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內需動力進一步增強。《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1022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919億元,增長17.1%。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6421億美元,其中出口18986億美元,增長20.3%;進口17435億美元,增長24.9%;進出口貿易順差1551億美元,減少264億美元。
謝鴻光表示,從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三大需求看,2011年增速都有所減緩,但仍然處在平穩較快的增長區間。同時,投資和消費主導的內需增長動力進一步增強。
但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謝鴻光指出,這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持續強化,節能減排壓力逐年加大;投資和消費關系不夠均衡;控制收入分配差距的力度需要加大;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合理化等。
"2012年,要始終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同時,應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強對改革的頂層設計,有效推進各種阻礙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改革,實現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謝鴻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