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疑慮與不佳投資記錄打擊中國對外投資希望
* 中國有5,600億美元可投資海外
* 政治疑慮和屢屢受挫的交易歷史掣肘中國投資
* 中歐峰會在投資問題上無重要成果
* 中國欲加快對外直接投資速度
記者 Nick Edwards 編譯 程琳/李婷儀
路透北京2月15日電---中國有動機、有機會,也有5,600億美元可以在未來五年進行海外投資;而中國兩大貿易夥伴有遠超這一數額的融資需求,由此而來的眾多誘人投資機會可能讓中國挑花眼.
為解決歐債危機,歐洲需要出售數以千億歐元計的資產和債券;為達到嚴格的新資本規定,歐洲銀行業者或將出售3-5萬億(兆)歐元(3.9-6.5萬億美元)資產;而美國還有1萬億美元財政赤字需要彌補.
但外國政府不愿將戰略性資產賣給最終受控于中國政府的實體,加上過往交易不盡人意,都可能導致中國四處碰壁.
傳統基金會研究員Derek Scissors稱:"短期內,規模達到及超過1,00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會遭遇明顯而有力的障礙."
"中國公司在進行復雜交易時的老練能力仍是一個障礙,"Scissors稱,"一個更大的障礙是,雖對中國資金存在迫切需求,但面對一擁而上的中國資金,又存在不安."
這一點在歐盟身上似乎格外真實,歐盟對資金的需求最迫切,而政治障礙也最為復雜,對中國投資也最為挑剔.
本周在北京召開的中歐峰會上,投資方面的探討未能取得重大成果,只有歐盟(EU)執委會主席巴羅索淡然無味的承諾將發展雙邊投資共識.
不過,澳洲可能已經在與中國買家做交易方面指明了道路.該國2009年頒布了外資投資大型企業的指引,指明了能夠獲準及無法獲準的交易類型.
澳洲資源部長Martin Ferguson去年表示,歷經多年挫折的中國交易方,已經知道如何在澳洲撮合并購案.
實際上,自此之後交易數量大漲,傳統基金會稱,澳洲成為中國最大的投資對象.
歐洲或許也可利用所有自己能夠得到的幫助.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對歐盟的外商直接投資(FDI)金額只有43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94%.
**工會阻撓,政界反對**
談到壁壘問題,以意大利為例,部分分析師稱該國或將被迫出售最多4,000億歐元國有資產,以應對巨額債務負擔.該國共有1.8萬億歐元國有資產.
歐洲政府債務專家Nicholas Spiro稱,意大利最具價值的資產,也是其政治上最難出售的資產,例如油氣公司、公路和郵政服務公司.Spiro也是Spiro Sovereign Strategy的董事總經理.
"工會反對出售的阻力想必會升高,"Spiro說."政治反對也是一大因素."
他以2008年意大利航空(Alitalia)出售給法航荷航的失敗案為例--這還是歐元區內部的交易--由此想見要讓資產順利出脫所面臨的難度有多大.
中國對它想要的目標也很挑剔;任何投資人在斥資數以十億計美元,與不愿出售最優質產品彌補資金缺口的業主周旋時,想必也是如此.這些業主指望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這道融資缺口會自行彌平.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夏斌周一于歐盟-中國峰會開始前,在一場經濟論壇的場邊對記者說."我們可能窮,但我們并不笨."
"我們必須遵循進行此類投資的商業準則.這意味著我們要的是報酬率."
中國也想要技術、資源及戰略性資產,這讓西方政界人士及其選民感到憂心.
"自2005年以來,中國對美并購交易動輒超過1億美元,但是總投資額卻落後澳洲,增幅也不如巴西;因為中國企業正確體認到,在美國進行非常大型的投資案時,將會遭遇到政治阻力,"Scissors說.
2011年,中國從冰島到緬甸的收購案到處踢到鐵板,包括中國石油(601857.SS: 行情)在加拿大的54億美元交易案、中國海洋石油(0883.HK: 行情)在阿根廷的70億美元交易案,以及光明食品集團打算斥資25億美元收購法國酸奶制造商Yoplait.
傳統基金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海外收購案失敗的規模總計達328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發布中資企業去年成功敲定海外收購金額達601億美元,相較之下,并購失敗的比例超過一半.
**平衡資本流動**
從商務部數據來看,要平衡資本流動是件難事.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吸引外資投資的規模,幾乎是中方至海外投資規模的兩倍.
根據商務部計算,去年對內的FDI增加9.7%,對外的非金融FDI僅成長1.8%.官方希望在2015年底止五年內達成平均增長17%的目標,累計投資5,600億美元.
我們可以合理預計5,600億美元中多數可找到投資實質資產的管道,中國自交易當中獲得穩定的收入,可作為收購的資金來源.
這將達成雙重目標:平衡資本流動,減少歐美債券曝險部位;分析師認為中國決策者對歐美債券早已感到厭倦.
中國兩年來眼看著歐洲危機阻礙其最大出口市場的成長和需求,而中國3.2萬億外匯儲備中估計將近有8,000億的歐元區公債,也浮現違約的風險.
如果中國能促使跨國企業并購活動升溫,在其重新平衡資本流動方面或許可消除政治面上的一些不快.但這也不盡然.
中國最大建筑機械制造商--三一重工(600031.SS: 行情)總裁向文波在歐盟-中國峰會一場企業論壇場邊對記者說,該公司以3.6億歐元收購德國機械公司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時,就曾引發疑慮及工會反彈.
這是中資企業在歐洲的最大收購案之一.盡管從全球并購交易及歐洲所需資金的角度來看,這只是個小小的案例.
向文波說,事情發生在美國的話,情況會更糟.
"問題不在於我們不愿意買美國的東西,而在於缺乏良好的政治互信.美國人老是擔心如果把先進技術賣給中國,中國就會制造先進的飛機、坦克、大炮攻打美國人,這就是一大阻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