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觀察中國政治走向 細節將為改革加分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電 題:民主細節將為中國改革加分
中新社記者 符永康
2012年全國“兩會”舉行在即,中國總理溫家寶提前一個多月便準備了《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并親赴廣東聽取民意。
官方《人民日報》還刊文呼吁民主黨派多在提案中“講真話”,珍惜民主權利。在中共十八大召開之年,此次“兩會”被認為是觀察中國政治走向的前瞻窗口,其中的每一個進步細節都將為民主政治加分。
對于正處改革“深水區”的中國來說,樓市調控、反腐倡廉、社會管理等諸多難題考驗著當局智慧,唯有通過“民主增量”才能聚集改革力量,撐起改革空間。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向中新社記者指出,近幾年全國“兩會”日益盛行民主之風,代表、委員們就很多敏感和重大議題進行辯論、交鋒和批評,體現出中共對民主的認同與包容,更促進了很多現實問題的解決。
近年,從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到食品安全、空氣質量等等,許多“老大難”問題無不是在民意訴求中得以重視,尤其是“兩會”上面對面的壓力,更能促使官方做出改革抉擇,破除利益之爭。
“‘兩會’已經成為民主的論壇,中共早已認識到,批評意見并不說明‘誰要打倒誰’,而是為了激發智慧,共同破解矛盾和困難,共同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文化進一步發展。”張希賢說。
作為中國最高權力機構的年度大會,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于3月5日開幕。全國人大于2月6日就舉行了在京代表報告會,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分別報告工作,讓代表全面知情知政,為參會審議做好準備。
作為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機構,政協全國委員會也于不久前發出通知,建議委員就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課題和民眾關注的重要問題建言獻策,并預先提醒大會發言“力戒套話、空話”。
按照慣例,中國外交部今年仍邀請外國駐華使館新聞官、國際組織駐華機構代表等蒞會旁聽。官媒網站也已推出“2012兩會調查”,邀網友評選十大熱點并發表意見。內外透明、開放運作凸顯出“兩會”民主的自信。
分析人士認為,一系列“預熱動作”透露出人大、政協及政府對于提升民主質量的努力。人們也期待這場“言論盛宴”少一點花邊新聞、歌功頌德,多一些嚴肅思考和理性交流。
誠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幾年前所說:“代表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和承諾。大老遠跑北京來,要的是反映民聲、民情!老百姓信任你,你得說點話。”
2012年是本屆全國人大、政協的最后一屆,中國經濟面臨通脹和減速的雙重風險,內政外交亦面臨嚴峻挑戰,加之部分代表、委員即將屆滿,此次“兩會”料將不會缺少刺耳的“炮聲”。
對此,張希賢教授認為是民主政治中的“人之常情”,他說:“人將退去,其言也真。中國共產黨在執政中確實存在很多問題,需要代表、委員和民主黨派提出尖銳的意見,批評只會促進改革提速,而不是起相反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