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要不要對西方說“不”?
路透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Sui-Lee Wee/Chris Buckley)---一年前,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利比亞決議案表決時,投了棄權票;一年後,在安理會針對敘利亞的決議案表決時,中國動用了否決權,這凸顯中國在決定如何應對外部壓力時遇到難題。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近日訪美,西方可能就敘利亞問題進一步向中國施壓。
分析師認為,未來中國決策層將繼續面臨一個外交難題,即如何在堅持自身看法以及接納他國尤其是美國觀點之間取得平衡,中國總體上不希望與美國發生沖突。
前英國外交官、現任英國外交政策機構Chatham House亞洲負責人布朗(Kerry Brown)稱:“中國在短短時間內,突然成為了世界舞臺重要角色,而政治結構方面可能還不夠完備。”
“未來還會有嚴重的‘成長痛’。我想他們還沒真正作好準備。他們突然就成了全球舉足輕重的力量,因此就必須具有全球心態。”
在中俄否決聯合國安理會敘利亞決議草案後的幾天,中國外交政策面臨的兩難境地可見一斑。
一方面,中國官方媒體將動用否決權描述為與西方的對抗,這也是民族主義者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另一方面,中國一名高級中國外交官的表態則相對溫和。
新華社評論文章談到中國行使否決權時稱,阿薩德政府被西方國家視作眼中釘,如果西方國家成功推動敘利亞政權更迭,就可以進一步孤立伊朗和真主黨。
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論述則相對溫和,外交部官員還會見了敘利亞反對派代表。
崔天凱說:“在使用否決權的時候,中國一直采取謹慎和負責任的態度。”
他并稱,在敘利亞問題上,中美之間以及和聯合國安理會之間的合作空間還是存在的。
中國對敘利亞決議案行駛否決權,表明中國仍秉持不干預他國事務的立場,盡管西方國家警告稱安理會內部分歧將導致敘利亞流血事件加劇。
去年3月在利比亞決議案表決時,中國和俄羅斯均投了棄權票,當時決議授權北約對利比亞空中軍事行動。但分析師指出,中國可能對此有點後悔,因後來北約對利比亞軍事干預行動擴大,并最終推翻了卡扎菲。
崔天凱說,不能因為中國謹慎和負責任的態度,就指望中國不使用否決權,在必須使用否決權時,中國該出手的時候一定會出手。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文章寫道:“中國已坐上了國際舞臺的主桌,需要適應在聚光燈下的新環境,國際社會同樣需要適應中國這一新角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