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強勢升值 央行“維穩”前景難定
12月27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2,較前一交易日上升15個基點,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但盤中匯價走低,收盤約報6.3230,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0多個基點。以中間價計,截至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年內已經累計升值近4.8%。
盡管人民幣匯率走勢表明央行和市場的博弈仍在繼續,但由于27日中間價再創新高,以及此前兩個交易日收盤價亦創下匯改以來新高,市場心態已經產生微妙變化。一改此前對人民幣匯率連跌的擔憂,市場轉而關注人民幣年內還會升多少,明年是否會延續升值趨勢。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連創新高,闊步邁向6.30,這與我年初對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6.30)的預期一致。”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
他也指出,海外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政治壓力一直無法消退,表面上看是對升值幅度的要求,根源卻直指人民幣尚未完全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如果總是不從根子上著手,則國際社會政治壓力永難消退。”
人民幣升貶互現
11月30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曾連續12個交易日觸及或接近0.5%的波動區間下限,即市場所謂的“跌停”。央行則通過穩定中間價等措施減輕人民幣貶值壓力。在12月16日國有大行拋售美元“護盤”后,人民幣匯率未再觸及“跌停”,進入寬幅震蕩。
隨著央行持續高開中間價,人民幣保持升值的姿態亦再次明朗。12月19日甚至出現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港幣、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等9種貨幣集體升值的罕見景象,而且是在人民幣對美元1年期遠期出現貼水的情況下。
12月27日,盡管人民幣中間價高開,但即期匯率開盤即下跌至6.3200下方,之后進一步跌至6.3250下方,收盤才略微回升至6.3230左右。
市場人士稱美元買盤仍然較多。而在前一交易日,由于銀行拋售部分美元頭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價還創出6.3198的新高。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走勢的反復,亦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人士的“糾結”心態。“人民幣貶值會加劇資本外流,央行維穩的意圖很明顯,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還是會接近5%,但對明年的走勢還看不清。”一國有大行交易員稱。
一方面是境外人民幣匯率仍然低于境內,一方面是央行維持人民幣升值的意圖明顯。不過,自12月16日大行在境內市場“護盤”以來,香港離岸人民幣 (CNH)市場亦有所回升,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上周還一度觸及2010年7月該市場的新高,與內地即期匯率價差亦明顯縮窄,表明人民幣貶值預期已經有所弱化。
“經過三個月的調整,各行多多少少都攢了一堆美元頭寸。如果美元匯率繼續下行,不排除由境外連環止損造成的人民幣急升行情瞬間展開的可能性。”上述交易員表示。
央行維穩匯率或難以持續
年內只剩下三個交易日,人民幣今年升值幅度能否達到5%或許已無懸念,但對于未來的匯率走向,不管是市場人士還是分析人士都在猜測,各方看法分歧亦很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12月27日撰文稱,要客觀認識資本外流的風險。總體上判斷,中國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高達21%的存款準備金率,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出現的資本外流主要還是和全球資本流動的大格局有關。
“歐洲銀行的去杠桿化過程一般先從周邊開始,先縮減新興市場國家的貸款,包括拉丁美洲,然后再涉及歐洲核心區域的部分。所以,近期包括巴西、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均面臨著貨幣貶值和資金流出的壓力。相對來講,人民幣面臨的貶值壓力是最小的,因為中國本來不缺資金,并且歐資銀行在中國本來不多,目前的波動應當說只是階段性的。”他認為。
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亦表示,中國擁有超過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足以在短線上干預外匯市場。“維穩匯率的目的是穩定資產價格的預期,但我不知道這樣能堅持多久,因為其它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自8月以來已顯著貶值。等我國1月貿易數據出來, 央行也許會被迫回撤防線至6.4甚至6.5。”
自9月份以來,面對美元升值,人民幣中間價升值實際上是選擇了對美元匯率的穩定。魯政委指出,這直接形成了人民幣無論是名義有效匯率還是實際有效匯率都疾速升值的局面。從歷史經驗判斷,如果繼續堅持當前偏強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必然會使得未來出口下滑超預期,令明年經濟穩定增長出現較大挑戰。
“自人民幣有效匯率跟隨走強的美元被動迅速升值的9月份開始,我國出口即由8月份24.5%大幅下滑到了17.1%。此后隨著有效匯率的繼續被動升值,出口增速在10月和11月份創出了15.9%和13.8%的年內新低。如果未來維持人民幣對高位震蕩美元匯率穩定,出口增長可能大幅下滑至個位數。”劉煜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