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兩賽一會”開幕
開幕式現場,2號場館內近千名來自貴州四面八方的民間巧匠與藝人匯聚一堂,蠟染、刺繡、銀飾、漆器、雕刻、陶藝……幾乎包羅貴州所有民間民族工藝,包括迄今已經消失了600多年的屯堡銀飾工藝、貴州牙州陶工藝等也驚艷亮相。
對此,組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兩賽一會”已不是單純的比賽評比,而是成為挖掘、培養旅游商品能工巧匠的平臺和展示、推銷我省旅游商品的盛會。
據了解,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了國家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清華大學教授李硯祖等業內專家參加,還邀請了6名省外民族民間工藝大師和我省工藝大師在名匠坊進行現場演示。
本次大賽還同步啟動了現場千人培訓、創業大講堂等活動。展銷大會除88個縣現場銷售外,專設了旅游商品精品館、名匠坊、名創廊等,展示貴州旅游商品產業發展的成果和精品。而“未來之星”、民族服裝等表演節目精彩紛呈,市民可免費參觀。圖為巧匠們專心參加比賽。
大賽現場 三大亮點
千人大賽 創吉尼斯記錄
昨日中午,多彩貴州“兩賽一會”暨“三賽一展”現場迎來激動人心的一刻,千人大賽向上海基尼斯紀錄發起沖擊,最終成功。
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布證書予我省,多彩貴州能工巧匠“兩賽一會”千人賽以952人參賽的總人數成為規模最大的民族民間工藝品制作展示活動。
大賽國際化 成為新趨勢
“真是太漂亮了!”來自巴西的安立凱手持貴州銀匠打造的銀孔雀豎起大拇指,細心的參觀者會發現,今年的兩賽一會開幕式現場多了很多老外,拍照、攝像、購買、甚至現場拜師……對于貴州的民族民間工藝,老外們熱情高漲。
據了解,大賽組委會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合作,邀請到180余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友人嘉賓前來參觀,明年起,我省還將嘗試將“兩賽一會”規格升級,打造成國際性的旅游商品、產品的博覽會。
技藝傳承 9歲小名匠
作為大賽的亮點環節,“未來之星”在賺夠可愛分的同時也讓參觀者感慨貴州民間技藝后繼有人,參加表演民間工藝人中,年齡最大的不超過14歲,最小的年僅9歲,別看小工匠們年紀不大,做起手中的活路卻駕輕就熟,一幅老姿態模樣。
今年9歲的陳露露來自思南,她從6歲起就開始學習紙刻藝術,她刻出來的龍鳳、喜鵲、鯉魚活靈活現,不少成年人也自嘆不如;今年11歲的李辰的父親是多年參賽的“貴州名匠”,如今在爸爸的帶領下,小小年紀的他已經能獨立打造銀手鐲等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