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從配置到氣質的修行
這個時間點,雖然前期的關注度被炒得很熱,但小米手機還沒有用真實銷售來證明自己的信心。當全公司幾乎傾盡全力去應付“米1”的各種局面時,在小米 公司內部,一個獨立的項目組正在按計劃啟動,而他們的目標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用吃奶的勁做一款當時客觀環境下能做的最好的手機。
隨后,“米1”的用戶反饋不斷涌來,二代產品需求的功能權重也隨之調整,最重要的具體要求被總結為3點:性能是最首要的,一定要搞到高通最新的芯片;工業設計不能“沒有設計”,要有大幅提升;相機拍攝效果要比之前好得多,而且,一定要有前置攝像頭。
在之后的10個月內,小米一代獲得了遠超出整個小米公司最初預想的成功,可是在三星、HTC、華為,乃至海信、阿爾卡特的上下夾擊下,在整個智能手機行業迅速提升的性能和迅速降低的價格下,一代越成功,就越在“米2”的研發過程中增加了風險與壓力。
在2012年8月16日來臨之前,手機行業、通信行業包括互聯網行業眾多的目光都投在了這家一年以前還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身上。他們等著看小米二代如何創造奇跡,或者笑話。
如果說“米1”只是投向手機行業大海的一粒石子,試試水深水淺,則在“米1”的石子已經掀起大浪之后,小米二代是否有能力讓小米公司真正撕開市場成為主要參賽選手,將事關小米自身的生存。
站在“米1”的肩膀上
8月16日,小米公司創始人、CEO雷軍站在北京798藝術區內的會場舞臺正中,習慣性地雙手緊握胸口。在宣布“米2”之前,他先對臺下超過千名聽眾給出了一個數據:小米手機銷量352萬臺。
一年前小米公司對自己第一代手機的預期,是賣出去30萬臺。而今天在352萬臺的基礎上,小米公司對下一年的預期是到2013年8月16日,“米2”要賣出1000萬臺,小米手機1和1S是500萬臺。對比而言,這是一年前相同數據的50倍!
這不僅僅是數據本身那么簡單——到現在為止,小米已經成為高通公司在中國地區的第三大芯片買家,夏普手機屏幕在中國的第一大合作伙伴。
一年前,雷軍曾說,小米想要做好手機,于是去找全球最頂級的硬件供應商,可他們的反應卻很冷淡。現在呢?
“在 米2的研發過程中,供應商對我們的支持力度明顯變大了。”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黎萬強說。一個明顯的對比是,“米1”拿到高通1.5G雙核芯片時, 當時因為產品太新,連驅動程序都不健全,小米只有自己讓工程師不斷地去一遍遍嘗試,“像在一間黑暗的屋子里摸門”。而現在,“米2”采用的高通4核28納 米芯片依然是最新的,可高通的工程師已經在與小米聯手作業。
采用最新的產品總是有風險的,尤其芯片是手機的核心,一旦有未曾發現的問題,或者驅動并未有足夠好的匹配,將影響整個手機的銷售,并使得返修率提升的可能性變大。
供應商力度變大,一方面能降低“新”的風險,另一方面,小米的一些特殊需求將會得到滿足。比如“米2”容量2000毫安時的電池,就是電池廠商根據小米的要求度身定制的,這在一年前根本無法想象。
除 了供應商之外,生產商的基礎也因為“米1”而牢固打下。直到2012年年初,小米手機的供應仍然遠未能跟上需求,因為在小米的代工廠南京英華達,生產線幾 乎是“邊賣邊建”。小米初期30萬的銷量預期完全不靠譜,使得在生產上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也大大延遲了小米手機放量銷售的步伐。可到了“米2”,已經 經歷過一輪煎熬的小米有南京(英華達)和廊坊(富士康)兩家代工廠,將在更充沛的資金、準確的預期下運轉——尤其對英華達而言,小米已經成為主要機型。 “今年‘米2’的銷售時間和數量一定會比去年有明顯提前。”黎萬強說。
用戶層面,8月17日雷軍在微博上發了一張截圖,“米2”發布之后, 小米手機在百度搜索風云榜上迅速到達手機品牌排行榜和手機產品排行榜的雙第一。除了對供應商的影響力變大,“米1”所積累的人氣和關注度也被繼承到“米 2”上,并引發了新一輪的傳播潮。小米手機長達80分鐘的“2012新品發布會”完整視頻,在優酷上的觀看超過了15萬人次;在小米社區里,“米2”的匯 總帖查看次數為277萬次,帖子回復超過50萬條。
據統計,“米1”的購買者中60%-70%為對智能手機不太了解甚至剛開始使用的用戶, 這使得出現這樣的狀況——小米手機必須一定程度上充當“智能手機布道者”的角色,因為很多智能手機、觸摸屏和操作系統的問題,用戶都會下意識將它們看成是 小米的問題。這是小米手機“一夜成名”之后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可在“米1”打下基礎之后,已經經過“手機教育”的用戶數量將大幅提高,過去一年在產品層面 上所受非議的壓力也將減輕。
除此之外,小米手機在通信運營商、開發者、內容商和自身服務體系上的種種話語權、影響力增大和經驗增加之后,傳承給“米2”的還有更多。當“米1”帶著小米飛速進入快車道后,“米2”雖然要隨時小心重大到滑出車道的問題發生,可實際已經處于一個比之前舒服得多的位置。
對手機而言,30萬銷量的玩法和1500萬的玩法完全不一樣,在這一階段,小米公司必須開始思考未來一年的新競爭策略。
性價比黑盒開啟與核心競爭力回歸
在被稱為“小三大戰”的小米與360的微博論戰中,360董事長、CEO周鴻祎曾經細數過小米手機的成本。以這次標志性事件為代表,原本神秘的手機成本“黑盒”被揭開,手機價格和成本的真實關系被展現在公眾面前。
論戰中有個關鍵問題:小米手機到底是不是以成本價在賣?答案是小米其實賺錢,這一點連雷軍也沒有否認。可問題的關鍵在于,小米最初預估30萬銷量,并以這個銷量核算成本,最后銷售數量遠超過預期,是批量化大規模生產帶來了成本的降低。
但手機消費者對手機性價比的預期由此升高。如果說在一年前,“米1”的發布正是靠著“超高性價比”來引爆熱潮,那到了今天,“米2”必須尋找更多的競爭力。
“回到原點,其實小米手機的核心追求并不是性價比,而是性能本身,之后才是價格的問題。”黎萬強說。
手機性能是小米首要考慮的問題。在“米1”之后,小米公司在對手機各種零部件、乃至包裝盒和塑封袋上的追求有了更強的底氣,而不用像之前那樣考慮太多成本問題。不管是高通4核芯片、大光圈攝像頭,還是玻璃貼合的IPS高分顯示屏,這些行業最新部件都出現在了“米2”中。
據摩根斯坦利估算,如果不計算稅與專利費,“米2”的成本仍然達到1700元。而國內也有通信專家更詳細地測算,“米2”總共成本在2300元以上。
在追求了性能之后,以千萬級銷量和產品周期來權衡成本,小米依然把這一代手機的價格定在了1999元。對小米而言,這個價格已經在一年之后變成了不可逾越的坎,而其性價比則通過追求更高性能(以及成本)來實現。
可是對目標更高的小米來說,這些仍然不夠。
在 8月16日當天,雷軍隆重推介了新一代MIUI(小米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所做的手機ROM),而它也第一次有了中文名:“米柚”。雷軍曾經反復提 到“鐵人三項賽”的新手機競爭模式,即手機已經成為硬件、軟件和服務的綜合競爭。可是在之前,小米手機的全部風頭似乎都被硬件蓋過,MIUI雖然每周更新 但缺乏驚喜,服務則因為涉及到傳統比較“重”的線下而進展不快。
2012年年初,小米公司內部年會時曾經探討過這一點,就在其后,原本負責 米聊業務的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轉而負責MIUI。在“米2”發布的同時,小米圍繞MIUI所做的工作被展現出來:新版MIUI基于Android 4.1版本,在原本操作之上加入了“自由桌面”,用戶可以用玩游戲等更加隨性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各種應用;在MIUI中新加入了“主題商店”,原本已經足 夠豐富的主題包括鈴聲、壁紙,將以貨品的形式放入其中,并采用類似蘋果App Store中應用的售賣方式。
之前據雷軍透露,小米甚至考慮 在MIUI中放入自己的一套通知系統。“Android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通知系統不夠好,如果軟件想要用戶獲知更新信息,比如微博上的新消息,就得長 期駐留在系統底層。”雷軍說,“如果我們做這樣一套更好的通知系統,只需要從用戶使用最多的應用開始談,讓他們進行定制化,逐漸使用MIUI的手機就會減 少系統底層的應用數量,更省電,也更安全。”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對比2011年發布會,小米今年對Android一詞已經提得很少,而 MIUI則被放大了出來。這意味著小米正在逐漸思考操作系統的深層問題,而MIUI將有可能在融合了YY語音、瓦力和金山等軟件能力后,成為一套真正的 “系統之上的系統”,與小米手機充分聯動、彼此分享成長,成為名副其實的“軟核心”。
除此之外,服務環節的下一步也早已提上日程。“我們到 現在已經建立了27家小米之家,現在還處于測試階段。這一塊耗資比較大,所以我們比較謹慎,目前只有自提、修理和軟件的服務。”黎萬強說,“在未來,我們 會逐步將真機和配件的功能模塊加入進去。面積、人員、服務,都要進一步標準化。”
只有真正軟硬都做的公司,才能像小米這么玩,何況還有自己 公司的線下服務渠道。在有了小米一代的成功之后,小米正朝著自己真正想要達成的“鐵人三項”的模式前進。與“性價比”這種簡單、直接但已不再那么有效的模 式,“鐵人三項”更重、更苦,因為牽扯的精力和資本過大,也有著更大風險。但對小米而言,這是必然做出的選擇。
“發燒”的氣質
小米公司產品包裝設計總監陳露的身后有個大箱子,長寬不一的很多小盒子,記錄了小米手機包裝盒的全過程。
“我們從3月份開始做盒子的設計,到最后定型,大的版本做了超過50種,還不算其中細小的改動。”黎萬強一邊說著,一邊將“米2”的盒子放在《商業價值》記者面前。旁邊還有一塊跟盒子一樣大小的真正的木頭,這是黎萬強為了讓大家明白他想要的感覺,而特意讓人定做的。
高 品質、環保、極簡,這是大的方向。在此基礎上,盒子光后面說明部分的貼紙,亮光還是亞光就試了20多次,上面的文字顏色深淺也不斷地微調。打開盒子,里面 手機托架必須要和手機屏幕完全一致,為了追求一體化效果,托架分為三層,最上一層是帶弧的矩形,與手機外曲線完全一致。就連拿出手機的紙盒摳手,是方口還 是圓口,適合手指的體積到底應該多大,也反復試驗了很多次。“你看盒子外面這層塑裝膜,摸一下封口的地方。”黎萬強拿著盒子開始撫摸,動作中透著愛惜, “光這層膜就要5毛錢!”
與“米1”相比,“米2”對各種細節的追求已經達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黎萬強現在已經是“盒子專家”,說起專業細節來頭頭是道,對他來說,這也是產品打磨的一部分,苦中自有樂趣,聽起來確實有點他們的宣傳語——“為發燒而生”的感覺。
在產品之外,小米也正在模模糊糊朝著自己要塑造的那股勁前進。以前只提為發燒而生,那到底怎樣才能表現出小米是為發燒而生的呢?
“好 玩”,這是在過去這段時間的體悟中,小米團隊所感受到的兩個字。要讓小米變成好玩的公司,讓小米手機變得更好玩。為此,小米研究推出了一款玩具—— Phone飛車,像國外的玩具產品“A.R.DRONE”遙控飛機一樣,它可以用手機遠程遙控并隨時通信。看似和主營業務沒什么關系,小米在上頭可花足了 功夫,防撞、避震、整車軸承、強勁電量,該有的一點沒少。
甚至小米的遙控玩具還由此變成了一個系列,擴展到了飛機和船艇。這個系列被作為主體,拍進了“米2”發布會的開場視頻中,當一個個畫面閃爍,小米手機在玩具中穿插,最后出現的“為發燒而生”5個大字變得更有說服力。
而 小米手機內部,從“百變壁紙”到現在的主題商店,還有自由桌面和猶潛伏在水面之下的更多創新,依托已有的352萬用戶乃至未來可能的1500萬用戶,小米 基于MIUI系統之上的部分也正在變得更好玩。當然不是玩玩就算,還要玩得精致,為此小米特意進行了主題的征集,大獎是一輛“SMART”汽車。據說,現 在已經收到了相當數量水準很高的專業主題作品。“以前,手機很少有人重視創意市場,包括用戶自己動手做鈴聲、壁紙這一塊。而我們要做的是將它激活,讓大家 的創造力在我們平臺上被充分激發出來。”黎萬強說。
小米公司應該發燒的不僅僅是手機配置,還應該是一種能向外散發、具有強感染力的氣質。如果說手機本身代表的是小米的“形”,則其實這些代表的是小米的“神”。
而 回到公司本身,“米2”是小米當仁不讓的產品核心,這一點小米公司已經拼盡全力,并不敢為了后續機型留什么“后手”。在此基礎上,軟件和服務的短板補齊, 包括小到一個包裝盒的“發燒”追求,其實正在讓這個核心向下扎得更深。由此延展開來,小米反思自己公司價值觀所外放的氣質,正由Phone飛車到主題商店 等一個個具體的點,不斷擴展自己的邊界。它們是防御點,不管是喜歡玩具的人還是喜歡主題的現有小米手機用戶,都將與小米手機本身有著更深的黏性,防御點拱 衛著中央的核心點;它們也是進攻點,當有新人因為某一個點而接觸到小米,他們都將有被吸引過來的可能性;甚至其中某些點,還將成為小米未來發展的重要拓展 領域。
作為新一代手機公司,小米公司相信手機將成為人們生活的中心,而由中心出發,是否可以給小米手機用戶一種新生活的可能性?
2012年8月末有兩個傳言,一是小米公司將在一個月后推出又一款硬件產品,它是手機的配件,但也能成為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個,則是“米1”的項目組已經在“米2”發布的同時,悄然開始了“米3”的研發。
小米仍在路上,在撕開手機行業一片空間的過程中,危機信號尚未解除。可在“發燒”成為氣質而不僅是配置的過程中,未來必然會有很多更有趣的事在它身上發生。